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讲稿 - 图文
环境保护部主要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拟订并组织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规划,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
(二)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三)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
(四)负责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
(五)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
(六)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七)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 (八)负责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
(九)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
(十)开展环境保护科技工作,组织环境保护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推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十一)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交流,研究提出国际环境合作中有关问题的建议,组织协调有关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的履约工作,参与处理涉外环境保护事务。
(十二)组织、指导和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六、存在问题:第一,缺乏综合性、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包括地区之间的协调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构。第二,现有的一些协调管理机构法律地位不明,难以有效开展管理活动。第三,环境行政管理机构的缺位。广大农村尚没有建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农村环境问题面临失控局面。
第六节 环资法的基本原则
一、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 (一)概念
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作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简称 “三项建设三同步三统一”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其实质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即适度人口、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即强调代内和代际平等。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二)实施
1、决策领域
2、经济和技术领域 3、环境监督管理领域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一)含义
是指国家在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并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积极治理的原则。
(二)实施
1、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3
2、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极治理已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卫生
3、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4、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 5、加强环境监测、加强防范 三、公民参与原则 (一)含义
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环境法通过各种法定的形式和途径确立公众在参与环境管理与保护中的资格,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
(二)内容 1、环境知情权 2、环境决策参与权 3、环境监督权 4、司法救济权 (三)实施 1、实施途径 2、实施保障 四、环境责任原则 (一)含义
人们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自然资源造成减损,即应承担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二)实施
“污染者负担” “利用者补偿” “开发者保护” “破坏者恢复”
本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即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 A、技术性 B、综合性 C、区域性 D、社会性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 )。
A、物 B、精神财富 C、物和行为 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4、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 )。 A、宪法 B、民法 C、环境基本法 D、立法法
5 、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 )。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14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律 D、环境标准
6、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著作是( )。 A、《增长的极限》 B、《只有一个地球》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寂静的春天》 7.在国际环境法律关系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 A.公民个人 B.国家 C.国家机关 D.企业 8.在国家的环境管理活动中,是主要的主体是( ) A.公民个人 B.国家 C.国家机关 D.企业
9.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法律关系中,负有法律保护义务的是( ) A.所有公民 B.法律工作者 C.国家 D.猎人
10.下列可以成为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马戏团里的驯兽 B.矿藏 C.克隆人 D.自然人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理解正确的是( )。 A、环资法律关系中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包括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
B、作为环资法律关系客体的自然物必须是人们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具有环境功能的自然物 C、现阶段太阳还不能成为环资法律关系的客体
D、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环资法的客体范围会逐渐扩大
E、空气、风力、光照等,既可以作为环资法律关系的客体,也可以作为具体财产权内容的法律关系如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2、我国现行环资保护立法,环资保护法的体系包括( )。
A、宪法关于环资保护的规定 B、环资保护基本法 C、环资保护单行法 D、环境标准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资保护法律规范
3、关于我国环资保护法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以宪法关于环资保护规定为基础 B、环资保护基本法在该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C、环资保护单行法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其他部门法中的环资保护法律规范是该体系的组成部分 E、环境标准也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A、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E、公众参与原则
5、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做到( )。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B、制定环境保护规划 C、实现三种效益的统一
15
D、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 E、三项建设做到三同步
6、下列制度体现了预防为主原则的有( )。 A、限期治理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E、清洁生产制度 7.下列属于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有( ) A.行为 B.主体 C.客体 D.内容
8.下列关于我国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环境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B.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 C.指由年满18周岁的公民才能成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
D.我国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还包括除人类之外的动物、非人生命体 9.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要客体包括( ) A.精神财富 B.物 C.智力成果 D.行为
三、判断题
1、同其他法律一样,环资法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在环资法单行法规中,污染防治法占的比重最大。 3、我国宪法和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环境权”。 4、我国首部对环资保护作出规定的宪法是1982年宪法。
5、工业生产布局同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布局同自然环境破坏有直接关系。 6、环境保护基本法在我国的环资法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 7、\污染者负担原则\最早是由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提出的。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