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林虫害考试复习资料
虫害复习提要
? 试验——30% 考试病害和虫害各50分 ? 填空20分 名词解释10分 简答20分 ? 虫害的复习要点因为没有PPT,记的重点也不是很全面。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再看看书。
一.绪论
1什么是昆虫,其主要特点,生物学特征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节肢动物门特征:身体左右对称,具有外骨骼的躯壳,身体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体节具分节的附肢,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 昆虫纲除以上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 成虫体躯分为头,胸,腹3部分。
? 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 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
? 胸部大多数由9——11个节组成,末端具外生殖器
? 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和构造变化,即变态。 2变态:
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和构造变化,即变态。 3昆虫与其它蛛形的区别(eg.蜘蛛)
在节肢动物门中,除昆虫纲外,还有 5 个比较重要的纲,它们除缺少翅外,与昆虫纲的主要区别特征如下:
? 蛛形纲 (Arachnoidea) 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头部不明显,无触角;具 4 对
行动足。常见的如蜘蛛、蝎子、蜱、螨等。
? 甲壳纲 (Crustacea) 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有 2 对触角;至少有 5 对行动
足,附肢大多为 2 支式。常见的如虾、蟹、水蚤等。
? 唇足纲 (Chilopoda) 体躯分为头部和胴部 ( 胸部 + 腹部 ) 两个体段;有 1 对触角;
每一体节有 1 对行动足,第 1 对足特化成颚状的毒爪。常见的如蜈蚣、钱串子等。 ? 重足纲 (Diplopoda) 与唇足纲颇为相似,故也有将此纲与唇足纲合称为多足纲
(Myriapoda) 的。与唇足纲的主要区别是,其体节除前部 3—4 节及末端 1-2 节外,其余各节均由 2 节合并而成,所以多数体节具 2 对行动足。常见的如马陆等。
? 综合纲 (Symphyla) 本纲也与唇足纲相似,但第 1 对足不特化成颚状的毒爪,生殖孔
位于体躯的第 4 节上。此外,每一体节上通常还有 1 对刺突和 1 对能翻缩的泡,这与昆虫纲的双尾目极为相似。该纲种类很少,最常见的如么蚰等。
二.概念
1两性:
两性生殖是最普遍和最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需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后,才能发育成新的个体。许多昆虫不交配就不产卵,即使产出,卵也不能发育。 2孤雌生殖:
雌虫所产生的卵,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新的个体。分为偶发性孤雌生殖,经常性孤雌生殖,和周期性孤雌生殖。
3卵生:
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养分来自卵。 胎生:
胎生是指某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虫或若虫来。 4卵胎生殖:
进行卵胎生的昆虫,在胚胎发育中所需要的营养仍然由卵供应,不需要母体另外供给营养,而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成,幼虫或若虫在母体内孵化,孵化不久后即从母体内产出,这种胎生,胚胎的营养来源如卵生昆虫一样,由卵黄供给,所以特称为卵胎生/ 5不完全变态:
分为卵期,幼虫期,成虫期
成虫,幼虫外表十分相似,在胚后发育中仅在个体大小,性器官成熟程度等有所变化,一般来说,这些变化都不明显。成虫不再脱皮,幼期属于寡足型。 表变态:
成虫,幼虫外表十分相似,在胚后发育中仅在个体大小,性器官成熟程度等有所变化,一般来说,这些变化都不明显。成虫继续不再脱皮。 全变态:
全变态的昆虫具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不同时期。幼虫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活习性上与成虫不同。 6世代:
昆虫自卵期的胚胎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直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阶段,成为1个世代。 7年生活史:
昆虫在一年内出现的各个虫期及世代变化情况,称为年生活史。 8假死性: 一些金龟子,叶甲等的成虫,在受到突然的振动或触动时,就会立即收缩其附肢而掉在地上,称假死现象。这是昆虫对外界刺激的防御性反应。许多昆虫凭借这一简单的反射来逃脱敌害的袭击 9聚集:
是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 10雌雄二型现象:
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雌,雄外生殖器)不同以外,在个体大小,体型,颜色等方面常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三.分类
1学名
昆虫的科学名称,成为学名。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共同组成的,它是世界上通用的双名法。 2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3昆虫分类阶梯
界,门,纲,目,科,属,种 4常见八大目 ? 直翅目:
? 包括蝗虫,蟋蟀,蝼蛄等昆虫。
? 体大型或中型,头下口式,单眼2-3个,触角细长多节,多为丝状。口气为典
?
?
型咀嚼式。渐变态,
? 一般生活在地面上,有些生活在地下或树上。 等翅目:
? 通称白蚁。
? 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体色大多为白色,淡黄色,口气咀嚼式,触角念珠状。 ? 群体生活,不完全变态。
? 按建巢地点可分为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土木两栖性白蚁 缨翅目
? 通称蓟马。
? ? ? ?
半翅目? ? ? ? ?
同翅目? ? ? ? ? ?
鞘翅目? ? ? ? ? ?
脉翅目? ? ? ? ?
鳞翅目? 体小,体长1-2mm左右。体黄,褐,黑色。表面光滑或有网状纹及皱纹。头
方形或长方形,下口式。口气锉吸式。
过渐变态,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区及种类而异。
绝大多数为植食性。如烟草蓟马,花蓟马。少数捕食性,捕食蚜虫,螨,别种
蓟马或其他昆虫幼虫的卵。
通称蝽象或蝽。
体小至大型,体壁坚硬,多呈椭圆形,遁形而略扁平。口器刺吸式。 渐变态,卵的形状与产卵方式因种类而异。
多为植食性,为害农,林,观赏植物,刺吸其茎叶花果实的汁液。水生种类中
还有一部分为捕食性,还有生活于室内,吮吸人血,传染疾病的如“臭虫”。
常见种类如蝉,叶蝉,蜡蝉,木虱,粉虱,蚜虫,介壳虫等 体小型至大型,形态变化多样。口器刺吸式。 渐变态,而粉虱及雄蚧为过渐变态。
多数种类营两性生殖,蚜,蚧,粉虱则有孤雌生殖。
多为植食性,刺吸植物汁液,使受害部位变色,畸形或枯死。不少种类还能传
播植物病毒或诱发煤污病。
通称甲虫或,是昆虫纲最大的一目,占昆虫纲种类的40% 身体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额与头顶向前延伸成“喙”
状。复眼发达,一般无单眼。
本目少数为复变态外,多为全变态。
大部分陆栖,生活于植物上或地面,少数水生。
大多数甲虫为植食性,如金龟子,叶甲,天牛。也有捕食性和寄生性种类,如
瓢虫,步甲,虎甲。
常见种类如草蛉,粉蛉,褐蛉,蚁蛉,螳蛉等
体中,小型,少数大型。体柔软,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细长,复眼发
达,单眼多消失。 完全变态
大部分陆生,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介壳虫,木虱,螨类等小型
昆虫,甚至鞘翅目,鳞翅目的卵和幼虫。
包括蛾和蝶。第二大目。
? 体小至大型,颜色变化大,有的非常美丽,复眼发达,单眼2或无。触角细长,
口器虹吸式。有些种类成虫口气退化,不取食。幼虫多数为多足型。腹足端部常具趾钩,趾钩的存在是鳞翅目幼虫和其他幼虫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 大多数种类的蛹属于被蛹,腹部末端有刺状突起,称为臀刺,有的还有钩状毛。 ? 成虫一般不为害。有的种类不取食,交配产卵后即死亡。极少数种类,如吸果
夜蛾的喙末端坚实而尖锐。造成一定损害。绝大多数幼虫为植食性。
? 膜翅目
? 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第三大目。
? 体微小至中型,身体大小变化大。头部多为横形或球形,颈部细小,能自由转
动,复眼发达,单眼3个,少数缺如。口器一般为咀嚼式。蜜蜂类为咀吸式。 ? 除寄生种类为复变态外,一般为全变态。两性生殖为主,也有孤雌生殖及多胚
生殖的种类。
? 昆虫食性复杂,有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
? 双翅目
? 包括蚁,蝇等。第四大目。
? 体小至中型,体长一般5—20mm ,体型细长或短粗,多为灰,褐,黑色。有
些种类有蓝,绿等金属光泽。复眼发达,单眼三个或无。口器变化大,有舔吸式,刮吸式,刺吸式等。
? 完全变态。卵一般为长卵型,幼虫多为无足型。在蚊类中,口器近于咀嚼式,
在蝇类中,口器特化为口钩。
? 习性复杂,成虫多数以花蜜或腐烂有机物为食,有的捕食其他昆虫,还有吸血
种类(蚊)。幼虫喜欢水生环境,约半数为水生。食性分三类:植食性,如实蝇,蚤蝇,瘿蚊。腐食性或粪食性,如毛蚊,蚤蝇,丽蝇等。捕食性或寄食性,如食蚜蝇。
四.防治原理
1植物检疫:
又称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等人为的传播,或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散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园林技术防治措施:
结合园林生产的日常工作,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提高其抗虫能力,并抑制害虫的发生,以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3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简单工具及光,温度,湿度,热,电,放射能来防治害虫。 ? 优点:无农药残留,不破坏生态平衡,无农药残留。
? 缺点:田间不能操作,比较适于对付贮粮害虫等.。除害不净。 4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防治害虫。
? 优点:保持生态平衡,保证长久发展。
? 缺点:不可能将有害生物一举歼灭,只能使其危害减少,和平共处. 5化学防治:
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他有害动物的一种方法。 ? 优点:优点是见效快,效果好
? 缺点:在杀灭有害生物同时,有益生物也受到伤害,破坏生态平衡,农药有残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