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有自嘲,更是激励。“无体制藩篱的一个好处是艺术创造更自由。”没有体制的保险箱,那就自己去建造,内心有紧迫感,更能诱发创造力。 “愈来愈觉得,绘画是小技,修为才是大道。”荣宏君感慨,研读史书是修为,做人是修为,胸怀是修为,而这一切,都会反馈到绘画中,绘画是内心的展现,胸中沟壑,气韵流动,一切都在画中。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传记题目“梅花香自苦寒来”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梅花香”既是指荣宏君主要画梅,也指荣宏君获得成功。
B.荣宏君“心情渐渐平静,安和”的原因是,现在他的画作有了市场,已经摆脱了幼年家贫、生意失败的困顿处境。
C.荣宏君下定决心画梅的原因,除国画大师关山月的指导外,还有“他想起幼时土墙的梅,想起失学时院子里独放的腊梅”。
D.画线句子是荣宏君的原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荣宏君既在体制之外,亦在体制之中,并从体制中获得了好处。
E.“绘画是小技,修为才是大道”,一切的修为,都会反馈到绘画中。画家之画能反映出画家的人品胸怀、学识修养。
(2)“梅花香自苦寒来”,荣宏君经历的“苦寒”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并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三处加点文字,都写到荣宏君的“笑”,请简要分析“笑”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荣宏君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并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2.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 B.名岂文章著 著:显赫 C.荠麦弥望 弥:满 D.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音信 13.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项王军壁垓下 军:军队
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跑 D.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经营:金玉珠宝等物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始臣之解牛之时 此天之亡我
C.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
D.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1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5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技经肯綮之未尝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所当者破
16.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 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 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 ,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
B.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保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歌手钟立风谦逊地和每一个记者对话,坦白自己曾经的境遇等。他说低首下心的人,音乐不会坏到哪儿去。其实这句话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B.廉颇勇于改过,深明大义,虽然对蔺相如产生嫉妒之心,但一旦醒悟过来,就能够负荆请罪,最终于蔺相如琴瑟和谐,共同为赵国的稳定做出贡献。
C.根据对英文向中文借词现象的研究,我发现,其中音译词最多,一枝独秀;定语修饰词在数量上与其相差不大,算得上瞠乎其后。
D.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明溱湖会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 , , , , , ,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似巨蟒入水,场面恢宏壮观、惊心动魄,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海内外人士盛赞:“天下会船数溱潼”。 ①当天凌晨,各乡各镇五彩缤纷的赛船就向水上集中 ②但见大船如出水蛟龙,小船似离弦之箭 ③许多村还在村头搭台唱戏
④随着一声令下,气势恢宏的会船节淹没在欢呼和喝彩声中 ⑤将参赛船只打扮得十分鲜艳
6
⑥数百平方公里的里下河地区村村竖起会船大旗
A.①③④⑥⑤② B.①⑥⑤②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五、作文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第四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曲解原文意思,原文第3段写的是“道家心怀宇宙,关注苍生,顺应自然的观念既有宗教般的终极关怀,又有哲学般的理性智慧”。)
2.C〔张冠李戴,原文第2段中的表述是道家思想(而不是“体育的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D(主客倒置,是道家思想决定了中华体育的特征,见第3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D(经济:经国济民) 5.C
6.B(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7.(1)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常常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 【“固”(当然;原本,本来)、“数”、“怨”各1分,大意2分】
(2)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
7
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 【“操履”“旁”“旨”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8.答:“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 “海上心情 ”: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答对两点6分,答的不全酌情扣分。)
9.(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及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
(3)“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天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4)“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
(5)景以引情,情以衬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10.略
三、实用类文本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B.原因除物质生活外,还有“长期在传统文化,词章翰墨的浸润下,古意隐隐散发”的精神上的升华。C.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他骨子里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D.“在体制之中,并从体制中获得了好处”无中生有。) (2)①家境不好。幼年,父丧家贫,不得不辍学养家。②生意失败。在画作没有市场之前,摆过书摊,开过饭馆,但都以失败告终。③文化人无体制、无单位的苦。办个护照签证也要回趟老家到处去开证明,无保障的以后,以及有些只对体制内人开放的机会。(每点2分) (3)①面对家乡人的赞美,他“憨憨地笑”,表现了他的厚道、谦逊。②回想起一路走来的艰辛经历,他的微笑表现了他的淡然与豁达。③当友人为他没有和默克尔合影而惋惜时,他“眉眼舒展地笑”,表现了他并不看重自己的荣誉,而是更关注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
(4)荣宏君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传统文化的浸润,坚忍不拔的信念,艰难困苦的磨练,大师的点拨,谦逊感恩的人格等。(概括的原因只要原文中有依据就行,答对3点即可得3分;结合文本分析原因,观点1分,结合文本2分;结合现实谈启示2分) 四、语言表达
12.D 13.A 14.B 15.D
16.C(解析:“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7.A(解析:B“突然猝死”,成分赘余;C“措施”和“提高”搭配不当;D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不能说作品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说作品充满了(富于)想象。) 18.D(A.低首下心:用于比喻屈服于权威之下,形容顺从不敢反抗的样子。不合语境。B.琴瑟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C.瞠乎其后: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D.对簿公堂:对簿,指受审讯或质询时根据状文核对事实。公堂,指旧时官吏审案的地方。
8
原告和被告双方在法庭上对质,指打官司。)
19.D(⑥照应“最大的水上庙会”,⑤③紧承其后,表现庙会的场面之大;①④②写赛船的情景。)
【文言文翻译参考】
赵孟頫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至元二十七年,桑哥派遣忻都以及王济等清理计算国家钱粮,已经征收了几百万,还有几千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导致民不聊生,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孟頫和阿剌浑撒里交情很深,他就劝说阿剌浑撒里上奏皇帝赦免天下,免除百姓缴纳的全部钱粮。阿剌浑撒里入朝向皇帝上奏,如同赵孟頫说的一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帝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看成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才能掩盖了,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的文章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