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人教版高二)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
主备人李艳举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感受文章跌宕起伏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归纳“省”“致”“就”“诚”等多义词的用法。 2.注意作者感情的复杂沉痛、起伏变化,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一、亲爱的同学,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相信你一定预习了,那么请你写下独具特色而又文采斐然的导语吧,相信在你的引导之下,同学们更喜欢学习这篇文章。 二、文本助读 1.韩愈简介
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
光、唐顺之、方苞、姚鼎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 2.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
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亲爱的同学,你一定要重视诵读在语文学习,尤其是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你一定要多读,熟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四、我们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意积累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理解并能正确翻译特殊的文言句式。看一看,下面的这些文言问题你都能顺利解决吗? 1.一词多义 (1)省
①不省所怙(《祭十二郎文》) ②汝来省吾(《祭十二郎文》) ③省徭役,减征赋 (2)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 ②将成家而致汝(《祭十二郎文》)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④致食客三千人(《孟尝君传》) (3)诚
①诚知其如此(《祭十二郎文》)
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祭十二郎文》) ③开诚布公 (4)就
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 ③金就砺则利(《劝学》)
④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①请归取其孥 ②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③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④比得软脚病 ⑤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⑥窆不临其穴 ⑦长吾女与汝女 ⑧将成家而致汝 ⑨几何不从汝而死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③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