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式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思考
家庭式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思考
学 生:XXX 指导老师:XXXX (XXXX大学商学院,XXXX XXXXXX)
摘 要:文章首先对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家族式管理企业的特征进行阐述。通过对家族
式管理模式企业与企业发展的优劣势和对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应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构建企业“大家文化”两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庭式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小家文化”;“大家文化”;创新
文化;危机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比亚迪集团;
(导入语)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速技术创新、推进我国经济向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其家族式管理模式正在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形成
从民营企业成长的历史看,民营企业的形成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种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举办的家庭式企业。一种是同事、朋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其共同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投资者所有。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人情化和亲缘化
(一)岗位与职务不匹配
首先是在企业内部拥有的权力与地位与老板的信任度息息相关,而不是职务高低。在有些事情的决策上有时小主管可能比总经理拥有更大的权力。
(二)管理的有效性
营造了这么一种:执行力既不是根据你的职位高低,不是看事情本身该不该做,也不是根据指令、计划正确与否,而是取决于相互之间的面子的氛围。
(三)对行为的评价,家族式企业不是按实际效果,而是根据老板的
好恶确定。
你做得好,但你高傲,也不会给你很高的职务。在这种企业里老板营造的氛 围是逐步忠诚于他的团队,而不是以市场、客户为主的团队。
(四)从企业文化上看,尤为明显。
首先在家族式企业里,是以人际关系为导向,最终是看跟老板的关系,而不是以业绩。这样会导致两种结果,如果老板事业心特强,是完全跟着市场走的,那么这个企业团队会打造好,在市场上也有很好表现,老板决定一切,像李嘉诚。企业的成败全系于一个人,这样就会很冒险,导致出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现象;其次是亲情文化浓烈。据统计,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决策层和财务管理层中,重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任的比例高达40%;资产小于百万元的民营企业为80%左右。就企业文化来说,这是好的,但这会衍生出一些问题,既然是亲情文化,必然会导致亲疏有别,产生圈子文化,有亲系嫡系的分化。不过,这种文化的好处在于让人际关系变得浓烈,可是圈子会演化成帮派,帮派文化、势力文化。这一切都会最终导致偏离了企业的既有轨道,严重影响企业以市场为中心的导向。
三、家族式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的优劣分析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优势
1、初始融资的优势
根据浙江省工商联合会2002年对浙江120名非公有制代表人士的调查显示,他们的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原来劳动所得,综合平均为31.02%,其次是银行贷款,综合平均为24.71%,第三是亲朋友借款,综合平均为19.86,直接和间接来源于创业者的创业资金平均达到企业资本金的50.88%。
以上数据表明,家庭企业在创业初期,可以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类似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及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迅速聚集创业资本金。家庭利益的共同性和目标的一致性会使家族人员在企业初期全情投入,团结奋斗,甚至可以不计报酬地忘我工作,因而能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地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2、管理决策迅捷、执行力强、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低。
民营企业家庭式管理模式有高度责任心、决策迅速、灵活多变、在家族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家族成员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又有权对所得利润进行分配。所以,家族成员有经营好企业的动力;家族成员易于沟通交流,
2
可以减少内部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成员间的协调成本;血缘关系使家族成员自觉为家族企业“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从而使企业成员间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由于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所以企业主对员工的监督成本相对较低,也使家族式企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地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3、内部信息较为通畅,企业决策效率较高。
现实中大多数据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事实上是合二为一的。这一特殊性使得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形式往往表现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即决策层与执行层实际上是重叠在一起的,而不是两套独立的机构。这就使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不存在,并且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执行层,企业的各种信息传递都较为通畅。在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信息传递程序会使各种信息汇聚至以创业者为中心的决策层的速度大为加快。而家族企业特有的二合一模式又必然导致决策被执行的速度快、效率高。因为执行者往往就是决策者,其不但知道决策之结果,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要如此决策。故其执行必然是坚决的、彻底的,从而使企业行为效率大为提高,使初创的企业能抓住机遇,拓展市场,快速攫取第一桶金。
综上所述,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几乎成为民营企业初创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选择,而家族式管理模式也对民营企业顺利度过艰难的创业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吉林省民营企业情况看,在这些企业中,家族式管理模式较普遍存在。同时,世界银行的研究发现,《财富》500强企业中有170多家为家族企业,美国90%的企业被不同家族所控制,欧洲68%的企业中主要行政人员由操控家族委派,亚洲最大的六个家族集团控制了所有亚洲上市公司的22.23%。这些企业包括:沃尔玛、福特、杜邦、诺华集团、LVMH集团、宜家家居、台塑集团以及日本的本田等等。
(二) 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劣势
1、产权不明晰。
家族企业原始产权主体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族成员间的产权界定不清。家族企业创立阶段,需要资金和人力,吸收家族成员进入企业是大多数家族企业的共同做法。但很少有企业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进行界定,这为日后家族成员之间产权不清留下了隐患。二是家族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家族企业为获得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支持,不得不倚靠国有企业或集体单位。当家族企业做大做强后,企业的产权很容易被倚靠的单位所“分享”。
2、家族企业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相冲突,制约企业做大、做强。
3
首先,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具有矛盾。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不是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之上,其组织行为不是依据市场规则,而是依据伦理规范;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全部是利益关系,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关系。其次,家族企业管理方式是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传统的家族企业管理方式在创业初期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这一特殊阶段是较为有效和实用的管理模式。但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寻求扩大发展时,家长制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和不足:一是缺乏民主和集体的决策机制,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因为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独断的个人决策与众人智慧相比,失误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而存在问题的决策一旦付诸实施,对企业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弄不好会使企业垮掉。二是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处于绝对控股状态这一基础之上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果不吸收外来资本,开放股权结构,其发展动力将会衰竭。因为经济活动量的不断增长,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是企业壮大的必由之路。此时单靠公司积累和家族资金,将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制约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不利于优秀人才进入企业核心阶层
忠诚是家族企业用人的首要标准,工作能力则是次要的。于是,一些忠诚而少才的人,尤其是家庭成员,容易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成为掌握企业命运的关键人物。“安内排外”是家族企业在用人上的一大痼疾。一般而言,家族企业奉行的是家长专制作风,一家之长在企业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下属只能贯彻、服从和执行其指示。在“家长”的压制下,企业没有民主可言,员工意见不能充分表达,堵塞了员工的“进谏”之路,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致使人才遭到压制或人才外流。
4、决策的风险较高、企业战略决策易失误。
家族企业在定决策时最明显的特征是家长权利和溺爱倾向,也就是说,当企业决策家族化时,企业的命运实际上和家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由于现代科学决策与家族企业家长制决策之间的矛盾难以克服,使家族企业的决策失误难以避免。家长式管理的局限性、随意性,容易造成企业经营决策的理想化、模糊化,决策过程只是凭借非理性的判断进行。
因此,要做大做强民营企业,企业经营者必须转变观念,摆脱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影响,积极、果敢地冲破家庭式管理模式,把握时机,大胆地采取先进的符合企业和市场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促进和加快企业的发展。
四、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机会与威胁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