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四 正比例与反比例
教材第72~76页相关内容。
1.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通过比较、沟通这些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2.复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复习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地运用计算方法和混合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我们学过了哪几种运算?
生: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师:你是怎样计算15×13的?(师课件出示教材72页第1题图)请同学们结合图形说说算理。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1.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说说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各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加法 整数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 小数点对齐 分数 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 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减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表,说说整数、小数、分数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点? 同学们讨论交流,教师点拨,集体回答: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师: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有怎样的联系?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指名回答。
生:小数乘法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师:分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同学们先思考再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用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师:你能说说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1:整数除法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商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生2: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师:同学们说得好,那么小数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1:除数是整数时,先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生2:如果除数是小数,先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变成整数,如果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师:根据刚才的复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72页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交流。 3.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想想,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 生:加减法叫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第二级运算。
师:请同学们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生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生2: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72页第4题。
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师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第5题。
生1:在进行整数、小数加、减运算时容易对错数位。 生2:小数乘法易将积的小数点点错位置。
生3:计算小数除法时,有时忘记商的小数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时,小数点的位置点错或漏点。
……
师:在计算时,为了检验我们计算是否正确,还要验算,那么怎样验算呢?
生:根据加减法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用加法验算,乘法可用除法验算,除法可用乘法验算。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上面第6题(1)小题。 引导学生读题,再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1
135×(1+)=150(厘米) 150厘米=1.5米
9师生共同回顾交流第6题(2)小题。
1.教材第73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
学生看图再填写,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集体交流。 2.教材第73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并说出错误原因。 3.教材第73页“巩固与应用”第3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相关知识。根据教材设计,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提问,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一边计算,一边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计算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使学生明确了算理和计算方法。
第6课时 估算
教材第77~78页相关内容。
1.在回顾交流中,总结估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重点:总结估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进行估算。
多媒体课件。
师:在生活中,有时我们需要算出准确结果,有时只需估计大概范围。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呢? 生1:如计算一块地的面积或估算物体的体积等。 生2:买东西时要估算带的钱够不够。
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第2题。
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看电影,东方影院能容纳235人,星华影院能容纳300人。
班级 六(1)班 六(2)班 六(3)班 42 六(4)班 48 六(5)班 46 六(6)班 47 人数 45 43 师: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题弄懂题意,发现信息,小组内交流。
(1)估一估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同学们思考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将每班的学生人数都看作40人,六年级就有240人,最少要能容纳240人,因此可以排除东方影院。40×6=240(人)→最少。
生2:将每班的学生人数都看作50人,六年级就有300人,最多就要容纳300,因此可以选择星华影院。50×6=300(人)→最多。
(2)估一估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并与同伴交流估算的方法。指派代表汇报方法。 生1:四舍五入法:40×2+50×4=280(人),六年级大约有280人。 生2:选中间数法:43×6=258(人),六年级大约有258人。 生3:进一法:50×6=300(人),六年级大约有300人。 生4:去尾法:40×6=240(人),六年级大约有240人。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这些估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共同归纳:根据结果的要求把原始的数据看作整十数,便于计算。
(3)教师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生活实际,有的没有必要求出准确数,我们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估算时,可以把要算的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计算。注意问题有两点:一是要使计算更简便;二是要与准确值接近。
1.教材第77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
学生读懂题意,独立估算,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77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同学们先估算,再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集体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交流。
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计算结果的范围,减少计算错误,也有利于人们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教学时,通过提问,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作用,再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四舍五入”法,进而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其他的估算方法,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7课时 运算律
教材第79页相关内容。
1.回顾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2.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中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
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巩固运算律。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运算律进行简算。
多媒体课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计算下面每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6+28=?2.78+4.32=? ? ?28+36=???4.32+2.78=
?
??
45+=77
54+=77
学生独立计算,说说你的发现,指名学生汇报。
生:这三组算式都是加法算式,每一组中的加数都相同,只是位置不同,但结果都相同。 师:想一想,这一规律叫什么?
生:这是加法的交换律。
师:你知道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吗? 同学们同桌互相交流。
1.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