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四 正比例与反比例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四 正比例与反比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19:00:13

四 正比例与反比例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编排上,通过提供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让学生体会到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分别运用表格、图象等多种表示方法,使学生对函数的多种表示有初步的经历、体验。这样的设计拓宽了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知识背景,使学生能较好地在“变量”的知识背景中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导学生从变化中看到“不变”,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的过程,从而获得新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教材还充分利用直观图象,数形结合等方式,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正(反)比例图象的特点,教材还特别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旧知的巩固和新知的掌握。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

第1课时 变化的量

教材第39~40页相关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通过描述活动,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知道列表与画图都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常用方法,积累描述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具体实例与交流活动,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重点:让学生能正确地找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难点:能正确描述一种量是如何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等。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出生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生自由回答:有变化,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师:像身高、体重这样变化的量,我们称为变量。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量变化引起另一些量也跟着变化。如我们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变化;运动中,速度或时间的变化,引起路程的变化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变化的量”。

1.师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根据图、表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生:妙想的年龄和体重在变化。

师:你能说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

人的年龄和体重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师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第二个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骆驼的体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28时表示什么时刻。

生: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体温,28时表示第二天凌晨4时。 (2)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生:在16时最高,是40℃,在4时最低,是35℃。

(3)一天中,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体温在上升?什么时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生:从4时到16时体温在上升,从16时到次日4时体温在下降。 (4)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生:相同。

(5)骆驼的体温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呈周期性变化。

3.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变化的量,你能举出一个例子说说吗? 学生举例,教师给予评价、纠正。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在这位学生的发现中有哪几个量是变量? 生:蟋蟀每分叫的次数和当时的气温是变量。

师:如果用n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用t表示当时的气温,你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生:t=n÷7+3

师:为什么在关系式中要用字母来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和当时的气温? 生:因为它们是未知的变化量。

师: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蟋蟀每分叫的次数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

1.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读题,明确表中量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讨论交流,集体核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

本节课通过同学们身高、年龄的变化情况引入新课,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变化的量,体验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关联的量,并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来感受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再让学生尝试列举生活中的变量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课时 正比例

教材第41~43页相关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认识正比例。 2.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难点:使学生掌握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变化的量,知道在生活中存在很多一些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些量的变化的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两题:

(1)40道题=已做的题+剩下的题。 (2)铅笔的总价=1.2×铅笔的支数。

师:在这两题中,哪几个量是变化的量?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吗? 生1:在第(1)题中,已做的题和剩下的题是变化的量,已做的题越多,剩下的题越少。 生2:在第(2)题中,铅笔的总价和铅笔的支数是变化的量,铅笔的支数越多,总价也越多。

师:这两题中,两个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否相同,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1.正比例的意义。

(1)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第一幅情境图。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与同桌交流。 师:通过填写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回答: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都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师: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面积又是怎样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指派代表汇报,集体评价。

(2)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第二个问题。

同学们分析、比较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生1: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而面积与边长的倍数关系不断变化。 4812

生2:=4,=4,=4,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

123149

生3:=1,=2,=3,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

123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相同点: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边长的减小而减小。

不同点: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是一定的,都是4;而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不断变化的。 (3)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第三个问题。

师:我们再来看看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互相交流结果,说说各自的发现。 生1:在这两个量中,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2: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

生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不变。

师强调指出: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师:那么在第1个问题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

引导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都是相关联的量,其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所以成正比例;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断变化,所以不成正比例。

2.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试一试”第一个问题。 师:要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应怎样想?

生:先看两个量是否相关联,再看两个量每组对应的比值是否相等。

师:那么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但通过计算发现,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不成正比例。

(2)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试一试”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分析计算后,反馈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乐乐和爸爸的年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爸爸的年龄随着乐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的比值不相等,所以不成正比例。

(3)同学们小组间交流完成“试一试”第三个问题。

1.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评价。 2.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思考后再独立解答,小组交流,集体评价。 3.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注重通过实例进行填表、绘图、找数量关系等活动,使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体验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实际情境的过程,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加深对“函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成表格,进一步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尝试把表格中的数量,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在这样表示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将两种量融合在图形中,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教学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计算,观察描述,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新知的构建,使学生逐步提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课时 画一画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四 正比例与反比例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编排上,通过提供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让学生体会到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分别运用表格、图象等多种表示方法,使学生对函数的多种表示有初步的经历、体验。这样的设计拓宽了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知识背景,使学生能较好地在“变量”的知识背景中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导学生从变化中看到“不变”,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的过程,从而获得新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教材还充分利用直观图象,数形结合等方式,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正(反)比例图象的特点,教材还特别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旧知的巩固和新知的掌握。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