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施工方案
8.4.4 加强监控量测 8.4.5 场地围墙整齐美观
9、监控量测
9.1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目的 9.2施工监测的主要任务 9.3测点的布设原则 9.4监测项目 9.5监测方法
9.5.1地表沉降监测 8.5.2围护桩顶位移监测 9.5.3围护桩桩体变形监测 9.5.4支撑轴力监测 9.5.5周边建筑物监测 9.5.6地下水位监测 9.5.7地下管线监测 9.5.8土压力监测 9.5.9桩内钢筋应力 9.6监测警戒值
10、季节性施工措施
10.1 雨季施工措施
10.1.1 组建雨季施工领导小组 10.1.2 技术准备
10.1.3 基坑开挖雨季施工措施 10.1.4 其他雨季施工措施 10.2冬期施工措施
10.2.1 冬期施工领导小组
10.2.2 冬期施工期间主要施工部位及措施 10.2.3 冬季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 编制依据
太白南路车站围护结构及主体结构施工图纸、设计交底、现场所获取的调查资料; 《太白南路车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现行国家施工规范、标准及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机械技术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BG50104-9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J339-2004)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124-2001)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2编制范围
本基坑开挖方案主要包含太白南路车站车站主体基坑开挖、土方回填及主体基坑涉及到的风险控制工作。 1.3 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
2、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目标;
3、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组织设计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4、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和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工程概况
2.1基本概况
太白南路车站位于太白南路与科技路交汇口,呈东、西向布置在科技路上。车站沿东西走向,地势较平坦。车站所处雁塔区属于城建已经成熟的城市建成区,周边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同时客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复杂。
太白南路车站主体基坑长227.5m,标准段宽20.7m,自大里程2‰坡向小里程,深约为15.21m,覆土埋深约3.1m。基坑总开挖方量77070 m3。基坑围护结构采用Φ1000@1500钻孔灌注桩,嵌固深度7-8米,桩间采用C20网喷砼,桩顶设砼冠梁。沿基坑竖向布3道Φ600mm钢管内支撑,支撑水平间距约为4m。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2.1工程地质
本标段地貌单元属皂河一级阶地,场地地面高程介于409.010m~409.950之间,地势平坦。结合本区段的区域地层特性,该工程主要岩土层分别按岩土层代号,岩土名,时代成因,岩性描述如下:
(1)全新统地层
1-2素填土:以黄褐色为主,主要为粉质黏土,局部含少量砖块,碎石,稍湿,稍密状态,层厚0.80~3.80m。
2-1层黄土状土:褐黄色,大孔隙发育,见虫孔及蜗牛壳碎片,可见红色氧化铁薄膜,含少量钙质结核,一般核径10~30mm,属中压缩性土,具湿陷性,层厚2.0~7.70。
2-2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见黑色锰质斑点和红色氧化铁条纹,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发育于皂河一级阶地地貌单元中,层厚1.2m,主要以夹层出现在2-5层中砂中。
2-5层中砂,灰白色,质纯,均匀性好,级配不良,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一般底部含砾石,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平均粒径0.272~0.473mm。水位以上呈稍湿~潮湿状态,水位以下呈饱和状态,密实。该层发育于皂河一级阶地地貌单元中,局部地段相变为粗砂或细砂,层厚2.3 0~10.50m。层底深度12.40~19.90,层底标高389.11~397.45m。
2-6层粗砂,灰白色,质纯,均匀性好,级配不良,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一般底部含砾石,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平均粒径0.272~0.473mm。水位以上呈稍湿~潮湿状态,水位以下呈饱和状态,密实。该层发育于皂河一级阶地地貌单元中,局部地段相变为中砂,层厚5.50~7.80m。层底深度17.40~17.40,层底标高391.08~392.03m。
(2)上更新统地层
3-4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见黑色锰质斑点和红色氧化铁条纹,含少量钙质结核, 一般粒径1~3mm,可塑状态。属中压缩性土,该层区间内场地分布广泛。层薄层砂层,层底深度17.20~19.90,层底标高389.11~397.45m
3-6层细砂,灰黄色,砂质纯净,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云母、饱和、标贯击数,密实,该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出现于3-4粉质粘土层中,层厚1.2m。
3-7层中砂,灰白色,均匀性好,级配不良,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云母、平均粒径0.465。
图2.2-1 太白南路站地质纵断面图
2.2.2水文地质 (1)地下水位:
本站区内地下水属潜水类型,8.49-10.81m,相应高程397.38-397.45m。水位年变幅2m左右。车站抗浮设计水位标高按405.0m计。
(2)地下水位补给
潜水补给为地下迳流补给,主要流向NW。潜水排泄方式为迳流、人工开采、潜水越流排泄及蒸发消耗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