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卷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学习水平单元评价
七年级语文(二)问卷
(范围:七上第二单元,七上课内诗歌1-4首,课外诗歌1-2首,推荐名著《朝花夕拾》四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6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匿笑(nì) 心绪(xù) 捶打(chuí) 喜出望外(wàng) ....B.菡萏(hàn) 一霎(chà) 瘫痪(tān) 翻来覆去(fù) ...C.攲斜(qī) 荫蔽(yìn) 徘徊(huái) 悄然无声(qiāo) ..
D.侍弄(chì) 祷告(dǎo) 憔悴(cuì) 絮絮叨叨(x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沉寂 流转 分岐 水波粼粼 B.沐浴 花瑞 淡雅 亭亭玉立
C.烦闷 决别 仿膳 各得其所 D.烂漫 取决 信服 暴恕无常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高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博览 B.精读 C.诵读 D.质疑
质疑 博览 精读 诵读
诵读 质疑 博览 精读
精读 诵读 质疑 博览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B.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C.通过微社区改造,永庆坊在保留旧建筑岭南风貌的同时,还引入了众创办公、创意产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等项目。
D.绿色制造的目标是使产品从包装、运输、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处理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负作用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5.下面对联最适合张贴的场合依次是( )(2 分) ...(1)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 (2)天赐麟儿全家乐,户迎贵人满堂辉。 (3)江山聚秀归新宇,蓬荜联辉映画堂。 A.寿宴 升学 开店 B.新婚 满月 开店 C.寿宴 升学 乔迁 D.新婚 满月 乔迁
6.学校举行“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下是《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请你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图1 图2
文字提示
图1:热闹的迎神赛会;
图2:作者小时候玩乐、学习的地方;
图3:活无常,死有分。
图3
我选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1小题,共8分) 7.古诗文默写(8分)
(1)下列诗句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B.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E.峨眉山月半轮秋,引入平羌江水流。 F.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2分,本题有2分为附加分。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8分。) ①《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0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1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杨氏之子》)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太丘舍去( ) (2)孔君平诣其父( )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去后乃至 乃呼儿出 B.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C.下车引之 学而时习之 D.为设果 为人谋而不忠乎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1.结合两则材料,分析陈元方和杨氏子的相同之处。(2分)
1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四、现代文阅读(9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3—17小题。(共12分)
多晒太阳,预防近视
在全球范围内,近视飙升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澳大利亚布赖恩·侯顿视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估计,到2050年,世界几乎一半的人口——多于40亿人都要戴眼镜。如果不采取措施,高度近视还有可能导致失明。最新研究预测,高度近视的全球发病率也将快速上升,从2000年3%发展到2050年的10%,届时会有9.38亿人面临失去视力的风险。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近视是遗传因素导致的,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近视的发病率会如此快速地发
展。以前,人们很明确地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了视力,而其中的罪魁祸首是人们花在阅读、写作和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然而,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明亮的阳光有助于调节正常的眼睛发育,在室内呆得太久——无论是学习、玩视频游戏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会破坏眼睛的发育过程。新观点的提出为防治近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当初提出减轻学业负担的观点相比,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这一做法更简单也更实用。
读书会变近视吗
在许多刚刚工业化的亚洲国家,顶级大学的名额非常有限,在激烈的竞争中,高强度的课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在上海,15岁的学生每周要花14小时做家庭作业,而在美国只要6个小时。近视在知识精英中很常见,教育水平、测试成绩和智商更高的人都更有可能需要眼镜,这符合一般的刻板印象。
许多证据都表明,上学时间越长,越可能近视。这也意味着,接受教育越多,伏案工作的时间也就越长,从而导致近视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深入研究近视的案例,这个结论似乎不太站得住脚。有证据表明,是否近视取决于户外活动的时间,而不是伏案工作的时间。
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研究,这是最早支持“户外时长理论”的研究之一。通过调查分析514名小学生和家长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一旦考虑户外活动时长和父母的近视情况,阅读时长的影响就不重要了。
增加户外活动
所有的视觉都是从光开始的,瞳孔扩张和收缩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显然,户外活动对眼睛的健康有所帮助。
近视学界公认,经常在户外活动能提高孩子接收光线的强度,这会促进视网膜产生和释放多巴胺,抵消让眼球变长的信号。虽然关于光如何影响眼睛生长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在面对近视率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临床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测试用光预防近视的方法了。临床试验发现,每三天额外获得40分钟强制户外时间的儿童眼睛更健康,比一般儿童患上近视的可能性低了23%。
阳光可以保护儿童的眼睛,防止出现近视。把孩子带到户外去,就是“最便宜,最简单的选择”。
(节选自《环球科学》2017.3,有删改)
链接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宁利教授发现,对尚未近视的孩子来说,充分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而对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的缓解效果不明显。“这就是一个阀门,一旦打开了,近视就像洪水猛兽一样来了。”预防近视,一定要从小开始,在幼儿园阶段就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 虽然,目前更加细致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但专家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要使户外活动发挥作用,每天至少要在室外活动2个小时。另外,一些研究还认为,跟一口气在户外待2小时相比,间断性的户外活动,效果可能更好。台湾的研究就采用了这个方法:20分钟课间,一天4个课间,80分钟。一些动物实验也
证实了,短时间户外活动,反复刺激带来的保护效果,可能比持续的户外活动更好。 (摘自《户外运动能治近视吗?》)
链接二: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到,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该书指出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生活被“去自然化”的事实及可怕后果,并以多项研究成果和多人的亲身体验告诉人们,人与自然的联系会对其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实际上,5%这个数字对于孩子们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
(调查总人数:166人) 项目 非常了解 很了解 一般 不了解 没必要了解 人数 12 23 93 23 15 百分比 7.23% 13.86% 56.02% 13.86% 9.03% 调查显示,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家长是否让孩子走进自然。 (摘自《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链接三: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