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1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平齐之役,颇有力焉,授仪同三司。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还授鄜州刺史。十七年,辽东之役,为马军总管。及还,配事汉王。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
仁寿中,检校代州总管。汉王谅作乱并州,景发兵拒之。谅频遣刘嵩、乔钟葵等攻之,景率士卒殊死战,屡挫贼锋。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并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工拒守之术。景推诚此三人,无所关预,唯在閤持重,时出抚循而已。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以兵来援,合击大破之。
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明年,击吐谷浑于清海,破之,进位光禄大夫。五年,车驾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帝,帝曰:“公,主人也。”赐坐齐王暕之上。至陇川官,帝将大猎,景与左武卫大将军具有难言,为人所奏。帝大怒,令左右缉之,竟以坐免。岁余,复位,与宇文述等参掌选举。明年攻高丽武历城,破之,赐爵苑秋侯。八年,出浑弥道。九年复出辽东。及旋师,以景为殿,高丽追兵大至,景击走之,进爵滑国公。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
十二年,帝令景营辽东战具于北平,赐御马一匹。会幽州贼杨仲绪率万余人来攻北平,景督兵击破之,斩仲绪。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虞。武贲郎将罗艺与景有隙,遂诬景将反。帝遣其子慰谕之曰:“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师,吾无疑也。”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及帝崩于江都,辽西太守邓暠率兵救之,遂归柳城。后将还幽州,在道遇贼,见害。契丹、靺轲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
(选自自《隋书·李景传》,有删改)
8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
B. 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
C. 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
D. 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
9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幼时取名,成年(男8岁、女3岁)取字,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本文中如果李景的朋友称他道兴就是出于对他的礼貌。
B. 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经各朝各代不断完善,逐渐在明清形成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试。其中,因明清两代会试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
C. 中国古代对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叫“崩”,亲王、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百姓死叫“死”。文中“帝崩于江都”,“崩”就是指隋炀帝的死。
D. 文中,李景“进爵滑国公”,这里的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的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9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景因为容貌奇伟、力大过人、骁勇善射,一开始就受到文帝的关注,文帝提醒他虽然容貌出众,但也不要表露自己有位极人臣的野心。
B. 李景虽不擅长谋划,但作战勇敢。汉王杨琼做乱的时候,李景率士卒殊死作战,多次挫败敌人的进攻。后来幽州的贼人杨仲绪率众攻打北平,李景又带兵打败了他。
C. 李景为人忠诚正直,受到人们的赞许,也深得皇帝信任。当对他有怨恨的罗艺诬陷他谋反时,皇帝派遣自己的儿子去安慰他,表示信任。
D. 李景带兵有方,关心士卒,即时在独守孤城,士卒大半患病而死的情况下,也没有一人叛逃。他平时还对契丹、靺轲等族人进行辅济,也深得这些人感恩。
9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 (2)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 【答案】 89.D 90.B 91.A
92.(1)李景善长的不在于智慧谋略,但是(他的)忠诚正直深受(被)当时的人称赞(赞许),皇帝(隋炀帝)非常信任他。(长,善长、擅长,为……所,被动句。许,赞许、称赞。)
(2)杨玄感叛乱,朝中大臣的子弟很多参与其中,唯独李景与此无关。(预,参与.焉,代词。涉,关涉。)
【解析】
91.试题分析:A. 李景因为容貌奇伟、力大过人、骁勇善射,一开始就受到文帝的关注,文帝提醒他虽然容貌出众,但也不要表露自己有位极人臣的野心。原文的意思是文帝盛赞其容貌出众有位极人臣的面相。
9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长,善长、擅长,为……所,被动句。许,赞许、称赞。(2)预,参与.焉,代词。涉,关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秘书监任昉出为新安郡,别举诗云:“讵念耋嗟人,方深老夫托。”其属意如此。尝侍宴华林园,高祖访举于览,览对....曰:“识艺过臣甚远,惟饮酒不及于臣。”高祖大悦。
天监十四年,出为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普通四年,入为左民尚书。其年迁掌吏部,寻以公事免。六年,领步兵校尉。俄徙为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清静,百姓化其德,境内肃然。罢郡还,吏民诣阙请立碑,诏许之。 .....
举少博涉多通,尤长玄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其盛如此。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广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荐之,以况重席焉。
大同三年,以疾陈解,徙为右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其年,出为吴郡太守。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绩,世称为何吴郡。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六年迁太子詹事。举父淪,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九年,迁尚书仆射。举虽居端揆,未尝肯预时务,多因疾陈解。敕辄赐假,并手敕处方,加给上药。其恩遇如此。其年,以本官参掌选......事。太清二年,迁尚书令,侍中、将军如故。是岁,侯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诏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如故。文集乱中并亡逸。
(选自《梁书·谢举传》,有删节)
9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B.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C.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D.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宴华林园,指谢举、谢览等臣子参加皇帝在皇家宫苑华林园举行的宴会。 B. 诣阙请里碑,指口碑好的官员离任时当地官民到京城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 C. 以本官参掌选事,指谢举在担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参与率朝廷的人才选拔工作。 D. 诏赠,指朝廷下诏书为已去世的官员以及这位官员的亲属加封土地或爵位等。 9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举自由好学,深受他人注意。谢举与秘书监任昉关系密切,任昉出任新安郡太守时写诗赠给谢举,可见,谢举被人留意就像这样。
B. 谢举为政平和,管辖之地秩序良好。普通六年,谢举被仟命为吏部尚书,出任了晋陵太守的官职、因为他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受其徳政感化,境内肃然。
C. 谢举学问渊博,受到卢广等人赞常。谢举年轻时博览群书而懂得很多,尤其擅长道家义理和佛理,卢广叹服其超俗的辞理,赠他麈尾,赐予他高贵的座席。
D. 谢举深受皇恩,在与侯景的对抗中去世。谢举因有病请求解职,皇帝赐给他假期和皇帝使用的药;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贼侯景对抗,在城围时上世。
9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 (2)举父淪,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 【答案】 93.D 94.B 95.D
96.(1)(谢举)任晋陵郡太守时,常与义僧轮换讲解佛经,征士何胤从虎丘山赶来听讲。(递、赴)
(2)谢举的父亲谢瀹,在北齐以此官而终,谢举多次上表乞求改任,皇上没有答应,(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