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教师) - 图文
比较两个班级的均分和中位数,2班均分75.09,中位数79,均分<中位数,说明后进的学生较多,属于正偏态,教学策略上需要适当补差。5班均分77.43,中位数77.03,说明5班接近于正态分布。
4、档次结构分析
档次结构分析
按照以往升学情况,设置全年级A档、B档、C档、D档、E档的比例分别为30%、30%、20%、15%、5%。比较各班级的档次结构,1班A档人数比例44.4%和E档人数比例18.5%均是几个班级中最高的,说明1班的两极分化很严重,1班教学需要补差;6班学习水平结构较高,没有E档的学生,但6班C档的学生比例23.1%相对5班C档的学生比例10% 要高,对于6班C档的学生要重点关注;4班C档人数比例31%较高,B档人数比例20.7%较低,4班教学需努力把C档中的学生提升至B档。点开对应档次下的数字,会弹出对应学生的名单,方便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助于教师特别辅导。
5
5、分数累计频数分布--S曲线图
分数累计频数分布--S曲线图
比较初二年级数学分数累计频数分布--S曲线图,横坐标表示总分,纵坐标表示各分数段分数分布的累计比例。比较几个班级分数累计频数分布S曲线图,6班的曲线相对其他几个班级的曲线长度短,在70分以下没有学生分布,在75分后曲线迅速提高,说明6班在高分段的学生分布较多;1班在70分以下学生分布的比例很高,说明后进的学生较多,然而在90分以下学生分布比例却是几个班级中最少的,说明高于90分的学生比例应该是最高的,高分段学生分布比例很高,整体可以看出1班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1班教学需要重点提优补差。
6、学期成绩汇总表
学期成绩汇总表
通过历次考试成绩的记录,在学期期末可自动生成各门课程的学期汇总表和学年汇总表,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便利。
6
二、目标达成度分析
目标达成度分析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按知识点和认知水平两个维度对学生、班级、学校进行双向细目表分析和达成度分析。通过一次有效的诊断与监控,可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和教师有针对性进行补习和教学,为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减负工作提供帮助。
1、试题质量分析
试题质量分析
查看初二(1)班的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情况,难度0.811,接近全年级难度0.81,系统中难度等于得分率,此试卷难度适合水平测试;区分度0.37,为高分组得分率-低分组得分率,区分度偏高,有一定的区分;系统信度中为折半信度,是将试卷按照奇数题、偶数题分成两半,信度=1-两半之差的方差/两半之和的方差,信度为0.90说明试卷非常可信。
比较各题的难度、难度指数Z'和难度指数△,难度指数Z'和△:设难度值(得分率)为P,则在正态分布表中查(1-P)所对应的标准分Z,即该难度在\等距量表\中的位置。由于标准分Z(以-3为下限,+3为上限)带有负数,处理比较麻烦,教育测量中通常使用难度指数Z'=Z+5和难度指数△=4Z+13。2.6题难度0.52、难度指数Z'6.53、难度指数△19.12,4.4题难度0.435、
7
难度指数Z'5.8、难度指数△16.20,可看出这两道试题难度较大。比较各试题班级得分率与年级得分率,可发现1班在2.1题和2.9题相对全年级较薄弱。
比较各题的区分度,1.4题0.75、2.1题0.87、2.7题0.75,这些试题区分度较高,说明这些试题对初二(1)班非常有区分,高分组学生全能做多,但低分组学生的得分率较低,对于这些试题需要对低分组的学生个别辅导;2.2题、2.8题、3.1题的区分度均为0,说明这些试题属于送分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答对,对该班学生没有任何区分度。
2、双基分析
双基分析
双基教育侧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系统中根据试题难度的高低把试题分类成基础题、中档题、高档题后进行双基分析。1班在总分成绩中等,在高档题上得分优势明显,但在基础题和中档题上比较薄弱,对于1班的教学,教师需把教学重点抓在基础题和中档题上,需加强基础训练;6班在总分具有优势,中档题发挥较好,但在高档题上相对较弱,正对6班的教学,可在高档题上重点辅导。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