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安徽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及对策
作者:祁家禹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1期
摘要 阐述了安徽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并从投入机制、政府扶持、研究解决问题、规范执行等方面提出基本农田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对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70-01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加快农田水利建设[1-2],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以中发[2011] 1号文件形式,明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其中明确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建设。
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
安徽省处于南北过渡带和海陆过渡带叠加地区,长江、淮河横跨安徽省,河流、湖泊众多,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是典型的孕灾地区和水资源紧缺的省份。因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均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全面加强水利建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对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安徽省全面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很多行政村的“两委”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只能勉强维持运转,缺乏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目前,安徽省旱涝保收的农田只占40%左右,水利设施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监管和自然淤塞,很多多年前修建的排涝沟都失去了排水功能,有的种上了庄稼,有的杂草丛生。近年来,中央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每个工程的建设都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资金配套,省里的配套资金通常可以落实,但由于市县财政吃紧,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2 对策
2.1 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元化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
要建立多渠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采取以省为主导,市、县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着重解决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主要采用省政府“出钱”,县政府“办事”的方式来解决;对以农田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利项目,可采取农民或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来投资建设;对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地方可主要由政府投入,农民无偿使用。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