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7:00:00

B、密度计的设计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即让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则可知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所受浮力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故B不合题意;

C、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自重,是利用浮力工作,故C不合题意; D、气压计是测气压的工具,利用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来表示大气压的大小.是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船闸、密度计、轮船、气压计的原理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方可知道是否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利用大气压的生活例子是很多的,学习时,多举例、多解释.

6.(2分)如图是小亮用漫画的方式描绘了“迷糊教授”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时候,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且读数时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应与液柱凹面底部相平; (2)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在放置刻度尺时,要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贴近被测物体. 【解答】解:

A、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规则可知,温度计在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A错误;

第13页(共37页)

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的放置以及读数时的视线都是正确的,故B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量筒没有放置在水平面上,视线没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温度计、量筒的使用;每个测量工具都要自己的使用规则,使用时要按照规则操作,与规则不符的就是错误的.

7.(2分)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帕斯卡

【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第一次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解: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 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故C错误;

D、帕斯卡发现了帕斯卡原理,在液体压强的研究中做出了贡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和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牢固掌握,这是小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8.(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是42℃ B.课桌的高度约为1.8m

C.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大约是6g

第14页(共37页)

D.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1min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是24℃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5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0.8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大约是6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人1min呼吸18次左右,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9.(2分)下列措施中能增强通电螺线管磁性的是( ) A.减小螺线管的电流 B.减少螺线管的匝数 C.在螺线管内插入铁芯

D.改变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分析】影响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线圈中有无铁芯.并且,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在电流与匝数相同的情况下,加入铁芯的磁性要比不加入铁芯时的磁性要强.因此要增强螺线管的磁性,就要从以上三个因素入手考虑.

【解答】解:A、在相同条件下,减小螺线管的电流,磁性减弱,不符合题意; B、在相同条件下,减少螺线管的匝数,磁性减弱,不符合题意; C、在相同条件下,插入铁芯,磁性增强,符合题意;

D、改变电流的方向,只能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在明确影响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基础上,再结合对应的措施来确定答案.

10.(2分)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第15页(共37页)

A.阳光晒热棉被 B.锯木头时锯条变热 C.用热水袋取暖 D.冷气使房间温度降低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解答】解:

A、阳光晒热棉,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锯木头时锯条变热,是因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用热水袋取暖,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冷气使房间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识记能力,做对题的前提是熟记这些知识点,并灵活进行运用.

11.(2分)如图是“混合动力汽车”原理结构的示意图,该车行使过程中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部件是( )

A.汽油发动机 B.电池 C.发电机 D.电动机

【分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消耗了电能得到机械能,据此来判断各选项中的描述是否相符. 【解答】解: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是依靠电动机实现这一能量的转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动机能量的转化,属于基础题.

第16页(共37页)

搜索更多关于: 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B、密度计的设计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即让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则可知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所受浮力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故B不合题意; C、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自重,是利用浮力工作,故C不合题意; D、气压计是测气压的工具,利用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来表示大气压的大小.是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船闸、密度计、轮船、气压计的原理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方可知道是否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利用大气压的生活例子是很多的,学习时,多举例、多解释. 6.(2分)如图是小亮用漫画的方式描绘了“迷糊教授”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时候,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