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高效作业知能提升:第二单元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Word版含
(2)甲组将伊红(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可能如图______(填图中数字)所示。
(3)乙组用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做该实验,发现在没有将尿素溶液置换成清水的情况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原因是细胞先因______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______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
解析:(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在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要大于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2)甲组将伊红(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可能如图1所示,因为此时液泡中是无色的,而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是红色的。(3)若用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由于尿素分子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可以发生自动复原。
答案:(1)原生质层 细胞质 (2)1 (3)渗透 尿素
10.(2020·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分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______,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______的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2)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______(填“能”或“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只依据B曲线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幼根离根顶端20~60 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低,矿质元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土壤中进入细胞,该过程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2)在土壤中矿质元素不足的情况下,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可
以转移到新叶中被利用,属于可转移的矿质元素,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3)图中B曲线是幼根不同部位的积累量,A曲线是幼根的不同部位的输出量,某部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只考虑B曲线只能得到相应部位积累量的数据,不能得出输出量的数据,所以只依据B曲线不能确定幼根离根顶端20~60 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答案:(1)低 主动运输 (2)能 不同 (3)不能
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应该是对应部位的积累量和输出量之和,而B曲线仅仅反映了该矿质元素在相应部位的积累量的数据
[素养提升]
11.(2020·福建福州期末)萝卜条质量变化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把相同的新鲜萝卜条放入a、b、c三个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溶液浓度为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减少 B.若溶液浓度为b,水分子不会进出萝卜细胞 C.若溶液浓度为c,萝卜细胞将发生渗透失水
D.一段时间后,在c浓度溶液中的萝卜细胞液渗透压最小
解析:选C。题图中溶液浓度为a时,萝卜条吸水,质量增加,A错误;溶液浓度为b时,水分子进出平衡,质量不变,B错误;溶液浓度为c时,萝卜细胞将发生渗透失水,C正确;一段时间后,在c浓度溶液中萝卜细胞液渗透压最大,D错误。
12.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13.(2020·河北唐山模拟)有A(100 mmol/L)和B(2 mmol/L)两种体积相等浓度不同的KCl溶液,以膜相隔,该膜对K有通透性,而不允许Cl通过。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K由A向B扩散,两侧溶液的K浓度达到51 mol/L时停止扩散
+
+
+
-
B.一段时间后会产生膜电位,A高于B C.此过程中水分子没有跨膜移动
D.如果该膜只允许Cl通过,将产生膜电位,A高于B
解析:选D。膜对K+有通透性,A侧的KCl浓度高于B侧,所以A侧的K+向B侧扩散,当扩散到两侧K+浓度相等时,K+进出A、B两侧的速率处于动态平衡,而Cl-不能通过膜,所以A侧的Cl-浓度较高,即A侧的膜电位低于B侧,A、B错误;该过程中水分子也能够跨膜移动,C错误;如果该膜只允许Cl-通过,则两侧的阴离子浓度最终相等,而A侧的K+浓度较高,所以A侧的膜电位高于B侧,D正确。
14.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 min进入了细胞,15 min之后不再进入
C.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 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解析:选C。蔗糖溶液中,细胞只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对照组中在前15 min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出细胞的水分子数,15 min之后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尿素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
+
-
而K+、NO3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
-
萝卜条就会缩短,但由于细胞壁的支持作用,萝卜条不可能无限缩短,D错误。
15.细胞中的激素、酶、神经递质等能通过“出芽”的形式运输,这些“芽”在生物学上称为囊泡。囊泡与目标膜融合后可把携带的物质传递到精确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细胞可以通过“出芽”方式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它分为转运囊泡、储存囊泡、分泌囊泡三种,突触小泡属于其中的______,突触小泡中的“货物”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发现了囊泡准确“送货”的联络暗语,你认为这些联络暗语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囊泡“发货”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一种新的制药工艺是以磷脂分子为基本支架制成的很小的“人工囊泡”,让这些“人工囊泡”包裹着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人工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这种物质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解析:(1)人体内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沟通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2)突触小泡属于分泌囊泡,由于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囊泡准确“送货”需要通过信息传递作用完成,囊泡与目标膜上都存在糖蛋白,通过二者的特异性识别,实现精确的物质运输。囊泡“发货”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4)“人工囊泡”是以磷脂分子为基本支架制成的,“人工囊泡”很容易与细胞膜融合,为了将药物准确作用于患病细胞,囊泡还要与单克隆抗体结合,成为生物导弹。抗体是大分子,这种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
答案:(1)高尔基体、内质网 (2)分泌囊泡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蛋白质(或糖蛋白) 一定的流动性 (4)胞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