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孝感高中2013届高三模拟考试考试(3)理综试题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将明显 (“偏高”或“偏低”),原因是 。
29.(12分)某生物爱好者在重复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时,偶尔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他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遗传现象作出以下解释,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1)对此分离现象的可能解释是: ①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基因型Dd的F1植株幼苗发育成为基因型是 的四倍体植株。
②F1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③F1四倍体植株自交,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产生的F2出现了 种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35:1。
(2)验证实验:为证明以上的解释是否正确,需要通过 实验来测定F1的基因型,即选择待测F1豌豆与表现型为 的豌豆进行异花授粉。 符合预期设想的实验结果: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 。
30.(11分)人类染色体异常会造成流产、痴呆等疾病。人类第7号染色体和第9号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易位如甲图所示,但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发生变化;后代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病患者,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的部分缺失),胎儿会流产。乙图为由于发生第7和9号染色体之间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系谱图,已知Ⅰ-2和Ⅱ-2均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Ⅱ-1染色体正常。
第9页
(1)个体Ⅰ-2的7或9号染色体上基因的 发生了改变。 (2)个体Ⅱ-2能够产生 种配子,分别为 (用甲图中字母表示)。 (3)写出个体Ⅲ-1的7和9号染色体组合: (用甲图中字母表示)。 (4)胎儿Ⅲ-3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是 。后来Ⅱ-1与Ⅱ-2又生下了一个孩子,其染色体正常的几率为 。
(5)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建议婚前进行 ,妊娠期间进行 。
31.(8分)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形成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行为学的改变。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A B 实验处理 不做任何处理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 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 8.76 15.72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112.39 149.73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 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 信号通过 (结构)来传递。
(2)胆碱能神经元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 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 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目的。
(3)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 ,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4)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将药物注射到大鼠脑的一定区域, 如果仅有A组实验作对照,该实验在设计上不够严密,需增加一组实验,该组实验的处理方法为 ,当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 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32.(7分)苦马豆素(SW)是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支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除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含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第10页
④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图1)。
请回答:
(1)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 。 (2)③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 。步骤③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 ,这是为了 ,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3)分析图1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
① ,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② ,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4)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下表结果:
表:培养48h细胞数目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
SW 2微克/ml 1微克/ml 0.5微克/ml 0微克/ml 癌细胞数目 + ++ +++ ++++ 凋亡细胞数目 ++++ +++ ++ + Bax蛋白 ++++ +++ ++ + Bcl-2蛋白 + ++ +++ ++++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值的多少
据此推测,SW可能是通过诱发癌细胞 来抑制肿瘤生长的,其原因可能是SW促进了癌细胞内 基因的表达。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
选一题作答,并必须使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得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忽略罐内体积变化,视为理想气体)。火罐内的气体 A.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温度降低,吸收热量 C.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第11页
(2)如图所示的均匀薄壁U形管,左管上端封闭,右管开口且足够长,管的横截面积为S,内装有密度为的液体,右管内有一质量为m的活塞搁在固定卡口上,卡口与左管上端等高,活塞与管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温度为T0时,左、右两管内液面等高,两管内空气柱长度均为L,压强均等于外界大气压P0,现使左、右两管温度同时缓慢升高,在活塞离开卡口上升前,左、右两管内液面保持不动。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ⅰ)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管活塞开始离开卡口上升?
(ⅱ)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左、右两管内液面高度差为L 34.[物理——选修3-4](15分)
(1)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①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②任意相邻明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 A.变稀 B.变密 C.不变 D.消失 (2)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底面AOB镀银,O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点的入射,经过AB面反射后从N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点的入射角为30°,∠MOA=60°,∠NOB=30°。求 (ⅰ)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 (ⅱ)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35.[物理——选修3-5](15分)
218(1)一个氡核222衰变成钋核Rn8684Po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g氡经过7.6
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衰变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
A.0.25g,α粒子 B.0.75g,α粒子 C.0.25g,β粒子 D.0.75g,β粒子
(2)如图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形竖直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为R,MN为直径且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以某一初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M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不计,求: (ⅰ)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t; (ⅱ)小球A冲进轨道时速度v的大小。
第1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