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大纲版
节上,这样才能使活动富有意义而且易于成功。所以人们 的整个活动是不会全部自动化 的,自动化 的只是其中 的一部分。
(3)技能要受一定 的意识控制。技能只是意识 的成分比较少,并不是完全不受人 的意识 的控制,因为技能是人们有意识 的活动 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 的部分。 2、技能 的类型
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主要是肌肉运动。它表现在外部行动上,表现在对事物 的直接行动中。例如操作机器、写字、弹琴、打球等技能都属于这一类。心智技能主要是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而以思维为它 的主要成分。例如解题、心算、阅读、作文等 的技能都属于这一类。掌握正确 的思维方法是心智技能 的主要特点。这两种技能是不能截然分开 的,只是看活动中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例如写字、体操、生产劳动等操作技能,主要是动作技能,而阅读、作文、计算等技能则主要是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又可以分为各种专门 的心智技能和一般 的心智技能。专门 的心智技能是在某种专门 的认识活动中形成起来 的。例如阅读、作文和计算 的技能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掌握 的最基本 的专门技能。一般 的心智技能是在一般认识活动中形成起来 的,它具有比较概括 的特点。一般 的心智技能和专门 的心智技能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的,一般 的心智技能体现在各种专门 的心智技能中,在各种专门 的心智技能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一般 的心智技能。学生在学习和从事写作等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各种专门 的心智技能,同时也掌握了一般 的心智技能。与此相似,操作技能也可以分为各种专门 的动作技能和一般 的动作技能。 3、技能 的作用 (1)操作技能 的作用:
操作技能是人们实践经验 的总结,是人类在长期 的社会生活及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 的,是社会经验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人类变革现实不可缺少 的心理因素。人们借助操作技能一方面更好地适应社会,另一方面更好地改造社会,它有助于社会科学技术水平 的提高,它将促进社会生活 的发展。 操作技能是操作能力形成发展 的重要构成因素。操作技能 的掌握是要使学生形成顺利地完成某种实践任务 的熟练 的行动方式。这是培养人才 的技术能力和才能不可缺少 的重要因素。
操作技能 的传授及掌握,构成学校教育 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各种职业教育过程中动作技能 的掌握占有特别重要 的地位。 (2)心智技能 的作用:
心智技能是经验获得与问题解决 的必要条件-任何个体经验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 的,经验 的发生一方面需要有作为活动对象 的客体 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有主体 的对活动客体 的反作用。仅
有客体 的影响没有主体 的反作用,不足以产生个体经验。另外,心智技能是获得理性经验 的重要手段,理性经验是心智技能 的产物。心智技能不仅对知识经验 的获得起着重要 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问题解决 的重要条件。问题解决必须是受目标指引 的,必须包含有一系列 的操作,必须经过一系列 的心智技能才能实现,比如,如何判断问题 的性质,提出假设,确定解决问题 的程序,以及验算等,这些对问题 的解决,起着直接 的调节与指导作用。
心智技能影响能力 的形成与发展-能力是个体心理 的特征,它是概括化、系统化了 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能力结构 的基本要素。因而心智技能作为获得理性经验 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知识 的重要条件,心智技能可以通过对于知识经验 的作用,影响能力 的形成与发展。 (二)、心智技能 的形成与培养 1、心智技能 的原型模拟
原型也叫“原样”,通常指那些被模拟 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由于心智活动具有观念性、内潜性与简缩性 的特点,因而人们对心智活动 的认识不能像自然现象那样直接,这就导致了这一概念在心理科学中用法 的不一致。有人常把原型当作模式,而安德森认为:“原型是关于范畴 的最典型 的样例 的设想。”事实上,由于心智活动非常复杂,很难完全认识清楚,因而心智活动 的原型只能是对一些典型 的心智活动样例 的设想。在此,我们沿用安德森 的这一提法,将原型定义为心智活动 的“原样”,即外化了 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 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2、心智技能 的形成过程 (1)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 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 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 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 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 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 的阶段。 (2)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 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 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 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3)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 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 的、外显 的、展开 的形式变成观念 的、内潜 的、简缩 的形式 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离开原型中 的物质性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事物 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3、心智技能 的培养方法
(1)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 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 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 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 的反映。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使学生了解活动 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 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 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 的执行方式。这样,学生对于活动才能有一个完整 的映象,才能为以后 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程序和动作执行方式 的各种规定 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 的自觉性。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构成活动 的动作不能以现成 的形式教授,而应该激发学生 的学习需要,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师生共同总结各步动作及其执行顺序。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各动作划分 的原因及动作顺序 的合乎法则性,从而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教师 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 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 的学习成效。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 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 的初步 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2)为了使心智技能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使心智活动 的所有动作以展开 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说,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 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 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 的顺序作出,不能遗漏或缺失。而且每个动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考察动作 的方式是否能正确完成,对象是否发生了应有 的变化。因为只有在展开 的活动中,主体才能确切了解活动 的结构,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完备 的动作映象,同时也才能获得正确动觉经验及确保活动方式 的稳定性。
要注意变更活动 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 的表象。心智技能作为合法则 的活动方式,其适用范围应具有广泛性。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心智抟能 的掌握和内化。
要注意活动 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强调原型操作阶段应以展开 的方式出现,并不是说最终不要简缩。当学生连续多次能正确而顺利地完成有关动作程序时,应及时转向内化阶段,以免活动方式总停留在展开水平,阻碍心智活动 的速度。
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 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 的执行。因为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进行 的,而内部言语必须以外部言语为基础。在原型操作阶段,外部言语作为心智动作 的标志及执行工具,在“内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因而,在边做边说 的场合下,活动易于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如在数量关系 的解
析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言语描述它 的实际操作过程,即做什么说什么,但对言语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基本反映解析过程就可以了。
总之,通过原型操作,学生不仅有了程序性知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完备 的动觉映象,这就为原型内化奠定了基础。
(3)为了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缩化、自动化,教学中必须注意: 动作 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而后逐步转向内部言语。在采用外部言语 的场合,还应注意从出声 的外部言语转向不出声 的外部言语。顺序不能颠倒。
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 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 的操作过程(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然后,再依据活动 的掌掘程度逐渐缩减,其中包括省略一些不必要 的动作成分与合并有关 的动作。
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在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 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 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三)操作技能 的形成与训练 1、操作技能 的主要类型
(1)连续 的和不连续 的操作技能
连续 的操作技能需要对外部情境进行不断 的调节,而且完成操作序列较长。如骑自行车、开汽车、舞蹈、弹琴、打字、滑冰等活动中需要用连续 的技能。不连续 的技能只包括较短 的序列,其精确性可以计数。如射击(射箭)、投篮、投标、举重、按电钮、紧急刹车等都是典型 的不连续 的操作技能活动。 (2)封闭 的与开放性 的操作技能
根据操作技能进行过程中外部条件是否变化,连续与不连续 的动作技能又可分为封闭 的与开放性两种动作技能。如开汽车就是连续 的开放 的操作技能,因为汽车在行进过程中,外部条件不断变化,司机要根据外部条件 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 的操作。而撑杆跳高属于连续 的封闭技能,因为运动员每次试跳时,外部环境保持不变。射击是不连续 的封闭操作技能,而刹车是不连续 的开放操作技能 的典型例子。 (3)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细微型操作技能是依靠小肌肉群 的运动来实现,一般不需要激烈 的大运动,而依靠比较狭窄 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 的巧妙 的协调动作。如打字、弹琴等。粗放型操作技能是依靠大肌肉群 的运动来实现,执行动作时伴有强有力 的大肌肉收缩和通过全身运动 的神经—肌肉协调动作。如举重、铁饼、标枪等。
(4)徒手型与器械性操作技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