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练习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练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9:27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1.分析1912~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发展

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导致这一时期 民70006000族工业的发展

5000③“实业救国”形成热潮 4000纱锭数量(千锭)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 3000织布机数量(台)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2000C.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10000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1912年1922年短衣裳。腿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3.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是

A. 洋务运动中机器工业的出现 B. 继昌隆缫丝厂等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出现 C. 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出现 D. 官僚资本企业的出现

4.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5.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

6.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 B.电报 C.报刊 D.电话

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 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从征役制到募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 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8.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 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9.从历史渊源看,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开始于

A.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

1

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11.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有识之士的推动 ④西方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2.世界市场能够形成,从根本上说是

A.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推动 B.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C.新的通讯手段的应用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3.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形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不包括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共同体 D.亚太经合组织 1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市场经济 B.深化国企改革 C.引进先进技术 D.增强企业活力 15.欧共体的两大支柱是:

①欧元 ②统一大市场 ③关税同盟 ④共同的农业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标志着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的事件是: A.欧共体的成立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C.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 D.欧元的诞生 17.欧洲联盟是: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18.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困、落后之苦,解决这个问题必须

A.取消国际不等价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外债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缩小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19.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同点是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0.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二、材料解析题

21、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曾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什么?

2

⑵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也试图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它的实施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⑶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对美国及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4、扼要回答下列有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分)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我国首先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的格局?(8分)

(4)党的十四大上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ACD 6------10 CBCCB 11-----15 ADCDB 16-----20 DBCAA 二、非选择题

21、⑴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2分) ⑵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政权,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分) ⑶变化: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影响: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政府的职能、权力、规模和影响急剧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6分)

22、 (1)(4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6分)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手工工场的发展

(3)(6分)汽车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写出三个得满分)

(4)(4分)电灯、电话、电报、汽车等。(凡是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且现在仍使用的都正确。(5)(2分)对科技认识、对创新认识、对教育认识等(其他角度只要与工业革命有关的都正确。) 23、(1)俄:新经济政策

美:罗斯福新政 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6分) (2)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3

美:摆脱了经济危机,缓解了阶级矛盾,保留了民主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中: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实现小康。(6分)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3分)

24、(1)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分) (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分)

(3)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8分)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5、(1)英法德;美加墨;澳韩日 (每点1分,答出3点,得3分) (2)欧共体 1967 煤钢、经济、原子能合并(每点1分,答出4点,得4分) (3)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2分) (4)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3分)

26、(1)(4分)主要因素: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通行为全球化提供流通渠道;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2)反映了世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分)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决定作用;发达国家因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而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因工业落后而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了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4分)

(3)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辨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2分)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发展中国家应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努力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间要团结起来,合作互助,并展开南北对话。(言之成理即可)(4分) 27、(1)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分)

(2)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2分) (3)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2分)

(4)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2分)

4

搜索更多关于: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练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1.分析1912~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发展 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导致这一时期 民70006000族工业的发展 5000③“实业救国”形成热潮 4000纱锭数量(千锭)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 3000织布机数量(台)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2000C.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10000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1912年1922年短衣裳。腿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