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念奴娇·赤壁怀古》所体现出的思想境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念奴娇·赤壁怀古》所体现出的思想境界
作者:韩丽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9年第03期
《念奴娇·赤壁怀古》篇末作者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神游”“笑我”“人生如梦”这些字眼,很容易让读者以为苏轼的思想是消极的。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加以探究,很多学生认为这表达了作者人生理想追求幻灭之后的消极思想。本文试从“江月”意象的内涵入手,探究剖析苏子蕴含于赤壁怀古的积极思想和人生态度。 中国文人有以酒祭奠的传统,来纪念先人,用这种仪式把庄重、尊崇、敬仰等情感寄予其中。端午节有人去汨罗江边以酒洒地来凭吊屈原。追悼屈原的伟大,感知屈原留给后人无穷的精神财富,表达内心的崇敬。那么苏轼凭吊江中月亮,也是表达类似的情感吗?还是在追念周瑜的功业之后,觉得自己荒蛮之地以戴罪之身根本无法和周瑜相比,虚叹一声“人生如梦”,借江月来转移话题,以免再次遭受文字之祸?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弄清“江月”意象的深远内涵。 一、“江”意象的美学分析
中国古汉语中“江”特指长江。凭借它的宽阔浩淼深邃博大,两岸山峰的高耸险峻秀美引发无数文人骚客的感慨。尤其唐宋以来,它的美学内涵更加丰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把江海相连的浩淼无垠、汹涌澎湃表现出来,又以初升的月亮来烘托氛围的壮阔宁静,天空和江面、海面相互映衬,整个意境包容了天地,甚至宇宙。杜甫《登高》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把长江的奔流不息雄奇壮观绵延不绝的气势用“滚滚”二字表达的淋漓尽致,而且后人化用无数。大家最为熟悉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同样豪壮。苏轼的《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浩夜晚的江面雾气茫茫,水天相连,浩瀚无垠,乘坐小舟荡漾其中,自由自在,心旷神怡,如临仙境。“吴宫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张籍《吴宫怨》)江面旷远开阔而又非常孤寂寥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悠长的不见尽头的长江水流到了天边,小船的帆影逐渐消失于视野之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又是把大江置于月夜星空之下,境界阔远。唐朝诗人崔季卿的《晴江秋望》有“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万里无云的天空下,长江上千帆竞发,水天一色,更显开阔。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江”第一个美学特征是旷远开阔、浩淼深邃、自由。
第二层是江的哲理内涵。时光如江水流逝,但江水永恒,而时间一去不返,江水反而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此以后“江”更多的是历史长河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