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四单元教案)
7、菩 萨 兵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 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生字词。
(1)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 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 齐读词语。
(4)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 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读讲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
2. 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 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 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用钢笔描红。
3. 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 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 自由读。
2. 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 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 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 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 自由读。 2. 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 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 自由朗读全文。
2. 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 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 朗读全文。
2.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 菩 萨 兵
朱德: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躲 跑 返回 流泪
课后反思:
8李 广 射 虎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 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 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 指导书写生字。
(1) 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 指导书写。
(3) 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 范读课文。
5.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 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 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 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 范读塞下曲。
(4) 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三、作业
1. 练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 细读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 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 指名读塞下曲。 (5) 齐读塞下曲。
2. 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 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 他是怎样的将军? (3) 齐读第2自然段。 3.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 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 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 指导朗读。
(5)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 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 轻读课文。 (2) 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 指读课文。
(4)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 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 弓 猛 射
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课后反思:
9、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