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整理 - 图文
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既然无法通过观察弹性连接的角点应力来判断,那不妨通过节点位移来判断支座的受力状态:支座上节点位移向下——受压,支座位移向上——抗拔!
问:midas gen 如何进行大跨度楼板的震动频率计算? 答:(1)个人经验:midas gen的面单元没有内部剖分功能,和线单元的变形协调需要硬剖分、公用节点,所以用起来不方便,不推荐采用,推荐改用Sap2k。
隔震结构怎样建模?
问:最近单位在做一个砌体结构抗震的课题。
我们想把隔震技术应用到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中,现在先尝试用Midas模拟隔震后的结构,看看效果怎样。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
1、在墙体下加入橡胶垫隔震支座,应该怎么建模呢?如果是用Midas软件,在“边界条件”下有“节点弹性支承”、“弹性连接”、“一般支承”几种,都具有定义相对剪切刚度等的功能,不知到又什么区别?隔震支座用哪种比较好?
2、建模时候支座地方是建立两个节点,用弹簧单元连接起来;还是建一个节点就行了呢? 3、是不是只能用时程分析法?振型反应谱法不适用呢?(《抗震规范》12.2.2条)
小弟以前没做过隔震方面的计算,很多东西不太懂,多谢指点。 答:
第一个问题,可以查阅Midas手册和隔震垫的产品参数,那里比所有人都能把参数的问题讲得更清楚; 第二个问题,都可以;若你关心隔震层剪力变形等反应值,用线连接; 第三个问题,只能用时程分析 或者等效静力方法 \第三个问题,只能用时程分析 或者等效静力方法\
请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不适用的原因是因为长周期谱缺失吧
因为隔震垫参数里面的有效刚度和有效阻尼都是假定的 所以不能用振型分解法
振型反应谱中是振型线性整体组合的,而时程分析振型是按照时间间隔组合。由于阻尼器产生的阻尼矩阵随着时间及位移变化,属于非线性,因此无法用振型分解法。
MID
AS施工阶段分析的边界问题
问:在用MIDAS做施工阶段分析时,我看到有的模型没有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支架支撑作用,而是直接定义成桥后的边界支座情况,整个施工过程中边界也并未发生变化,直接按成桥边界处理。不知这样做是否合理?像桥博,在施工阶段也是考虑支架的支撑作用的。本人不解,诚请各位高手指教!
答:施工阶段的位移与施工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应该考虑各施工阶段的边界变化。
问:简单的框架模型,内力为何出现异常?请大侠指点!三根次梁,中间的次梁的应力是正的,其余两根应力均为负。一般来说,这三根次梁的应力不会相差这么大吧。至少应该是同正同负的。
答:你显示的应该是组合应力中的最大值,次梁的应力自然有正有负,你显示一下上翼缘的应力会发现次梁的应力全部显示为正值,而显示下翼缘的应力则全是负值。而最大值 则取正负应力的绝对值中最大那个。
midas混凝土设计配筋的问题
问:midas混凝土设计配筋时,实配钢筋显示时有钢筋,为什么选择所需配筋时全部为0哪?请各位师兄指教!
答:单位改为cm就看到了
midas怎么考虑离心力加载
答:首先进行一般的移动荷载分析,在后处理利用移动荷载追踪器功能获得某项结果的最不利加载位置和荷载,然后通过按JTG D60-2004的4.3.3条计算离心力系数,将其与最不利荷载相乘,用梁单元荷载中集中荷载方式(局部坐标系)加载到最不利加载位置。因为离心力不考虑冲击的影响,而程序中提供的最不利荷载中包括了冲击系数,所以在将离心力与最不利荷载相乘时应除以(1+ )。
双塔结构中midas能否象sap一样用“刚性连接”模仿刚性楼面
问:双塔结构中midas能否象sap一样用“刚性连接”模仿刚性楼面,如果能的话,每层刚性连接的主、从结点如何设置?可以任选每层中一个节点做为主结点么?
在层数据中设置刚性楼面对双塔结构好象不太好,每层加板单元的话计算量又太大 答:可以\刚性连接\
MIDAS如何考虑框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问:请问用MIDAS做过框架结构师兄,框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在哪里调整?
答:使用命令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特性值系数,在其中设置相应方向刚度的调整。
连续梁施工阶段支座反力不对称与桥梁预应力的关系
问: 本人所建模型如下如附件(为70+120+70m变截面边续梁),在建模过程中发现:若不导入合拢段预应力束,则各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均左右对称,但若是在模型中导入合拢段预应力钢束,则在各施工阶段中的支座支反力不对称。
请问大侠:本模型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否是支座设置不当吗?
若不是,请教为什么在MIDAS中,合拢段预应力束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支反力产生影 响?这是不合常理的。
答:(1)你首先要保证结构的支座,预应力束的位置、张拉力、张拉顺序等都是对称的。 另外,预应力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产生影响。
如果结构、预应力都对称的话,按道理,你的支座反力应该对称的,要是有差别应该也很小。
(2)检查模型要仔细,其实你都已经找到问题所在了,只要在认真一点就找到错误了,如果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并且对称施工,结果肯定是对称的,既然只有加了合龙段钢束才出现问题,就仔细检查合龙段钢束好了,必然是钢束不对称的,看一下你的ZD9,只定义了一半。 再问:ZD9钢束不对称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奇怪的不是两个墩的支座反力不对称,而是因输入合拢段钢束后导致单个墩的两个支点反力不对称。
即:若在模型中不输入合拢段钢束,则在各施工阶段,墩与墩之间、单墩两侧支点间反力均对称; 若在模型中输入合拢段钢束,则自第四个施工阶段,墩与墩之间、单墩两侧支点间反力开始不对称。 这样的结果让人感觉很是奇怪!
再答:最终整体结果的不对称是由ZD9的钢束错误引起的,而你所说的施工过程中从CS5开始的反力不对称是正常的结果,因为从CS5开始激活的主梁都是与跨中合龙段预应力钢束有关的,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中的“截面特征值变化”选项中你选择的是“钢束引起的变化”,所以程序在计算截面特形时会考虑预应力钢束孔道引起的变化,由于这些阶段还没有长拉预应力钢束和注浆,所以计算的时候截面特性是扣除孔道的,如果你选择了“常量”,则结果肯定是对称的。 (5)
关于纤维单元输入与结果查看的问题 问:请问,进行非弹性时程分析时,
1、定义了纤维单元后,如何分配啊? 2、能输出钢筋、砼纤维应力-应变曲线吗?
3、如何输出梁柱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及弯矩-转角滞回曲线?
答:1、首先需要定义纤维材料特性,然后在纤维截面分割中把各种特性赋予截面中相应的部分。
3、可以输出弯矩-转角即M-phi曲线。
问一个局部升降温的问题
问:正常情况下,局部升降温引起的上下缘应力应该相反嘛,但是我的一个模型是上下缘相同,查了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截面输入的有问题?
答:你使用的是什么单元,如果是梁单元,施加单元温度荷载,则无法模拟上下缘应力的真实情况,需要使用温度梯度功能来处理。如果你使用板单元来建模对梁单元做细部分析,可以施加单元温度荷载。
刚架桥整体温变下墩梁固结点弯矩为何无法自平衡?
问:我建模计算一个5*20m箱梁,联端为双支座模拟,1-4#独柱墩与梁固结。温度工况均匀升降温,发现在此工况单独作用下,墩梁固结处弯矩无法自平衡。按照结构力学,墩梁固结处两边梁的弯矩与墩弯矩在此节点之和(正负根据弯矩的方向确定)应该为0才对。很是疑惑,烦请精通人士看一下我的模型是在哪里出现了问题。非常感谢
计算模型
my.jpg (33.45 KB) 箱梁整体升温25度,结构My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