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内及中诊复习题
2.外感发热的病因为外感六淫,其中以 为主要病邪。 3.肺胀的病位早期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 、 4.厥证是由多种愿意引起的,以气机逆乱,升降失调, 为基本病机。 5.患者出现肢体痿软无力日重,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弱,宜选用 治疗。 6.中风的发生,病机虽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 、 、 、 、 、 六
端,其中以 为根本。 7、内伤发热的基本治法是 、 、 、 、 。 8. 外感咳嗽一般均忌 ,内伤咳嗽应防 。 .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对“哕而腹满”者,应采用何种治疗方法? 2. 痫证与厥证的区别?
六.病案题(共25分)
病案:张某,女,40岁,呃逆近2年,时发时止,近日发作频繁,遂来就医。症见:形体消瘦,呃逆连连,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口渴喜饮,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请诊断病名,分析病因病机,写出辨证、治法、方药。
一.名词解释
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呃逆: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胸痹:胸痹是指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二.选择
BABCB CCBAA 三.填空
1.卫表不和 2.火热暑湿 3.心、肝 4.气血阴阳不相接续 5.参苓白术散 6. 虚、风、火、痰、气、瘀,虚; 7.解郁、活血、益气、养血、滋阴; 8. 敛肺,散邪 四.简答
1. 仲景指出:“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此条论述哕而腹满的治则。这种呃逆与腹满并见,是实邪内阻,气机壅逆所致。实邪内阻于下,则腹满;气逆于上,则呃逆。“视其前后”指出
本证当有小便不利或大便不通,并以此为辨证要点。如大便不通,胃肠实热内结,胃气不降导致哕而腹满,治当通腑清肠,腑畅气顺,则病自愈;如小便不利,是水湿停聚于下,水阻气逆而出现哕而腹满,应治以利湿降浊。如此,使邪去气平,则呃逆自止,所以说“利之即愈”。后世医家提出:“前部不利者,猪苓汤;后部不利者,调胃承气汤”,可供临床参考。但此原则只适用于实证,若哕而腹满的虚证,久病、重病之后的虚气呃逆,当补虚降逆,忌用通利。
五.病案
病名:哕即呃逆。胃中虚热,气逆上冲故呃逆连连。口渴喜饮,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皆为虚热所致。 治法:和胃降逆,补虚清热。
方药:橘皮竹茹汤。党参、橘皮、竹茹、甘草、生姜、大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