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说明 - 图文
设计说明
1、概述
1.1设计依据
1) 《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设计WGS807标承包合同》(2010年5月)
2)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3)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7 年)》 4)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审查意见》(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01)
5)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及专家审查意见》(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03)
6)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初步设计阶段客流预测》(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2013.05)
7)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0.12)
8) 《武汉市轨道交通八号线一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2011.01)
9)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第三标段-汪家墩站~岳家嘴站区间(详勘)》(电子版)(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7月) 10)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807标沿线建(构)筑物基
础调查报告》(武汉立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7月) 11)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初稿)》
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04) 12)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文件组成与内容》(中铁
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04) 13)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文件编制统一规定》(中
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04) 14)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机电系统对土建要求》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04) 15) 16) 17)
业主提供沿线1:500地形、综合地下管线资料; 有关会议纪要、公文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主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2009)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4-2010)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08)
1.2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
汪家墩站~岳家嘴站区间设计里程范围为右CK15+008.170~右CK16+080.870(左CK15+008.178~左CK16+071.870),左线全长1058.221m(短链3.471m),右线全长1072.700m。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设计内容包括区间隧道的施工方法、隧道结构、疏散通道、废水泵房。
1.3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
1) 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运营、城市规划、人防、防水、防火、防腐蚀、防迷流的要求;结构设计保证结构有足够的耐久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2) 区间结构设计,尽量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并尽可能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地下隧道结构的影响。
3) 隧道横断面内净空尺寸设计在建筑限界的基础上再考虑适当的裕量,以满足施工误差、测量误差、不均匀沉降、结构变形的需要。
4) 结构计算模式的确定,除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外,并能反映结构与周围地层的相互作用。结构设计应符合强度、刚度、稳定性、抗
5
浮和裂缝开展宽度验算的要求,并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
5)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就其施工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结构强度计算,必要时也应进行刚度和稳定性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其最大裂缝允许值:盾构法施工的隧道为0.20mm。
6) 结构进行抗浮验算时,不考虑侧摩阻力时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5,考虑侧摩阻力时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15。
7) 区间隧道在结构、地基、基础或荷载发生显著变化的部位,或因抗震要求必须设置变形缝时,采取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变形缝两侧的结构不产生影响正常行车的差异沉降和轨道的曲率变化。
8)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和隆起均应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隆沉量宜控制在+10mm~-30mm。当穿越重要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上述数值应按允许的条件确定,对于空旷地区考虑适当放宽。
9) 武汉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结构设计按7度采取相应的构造处理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10) 区间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防火等级为一级。
11) 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覆土厚度不宜小于隧道外轮廓直径,当特殊地段埋深较浅时,应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
12) 区间隧道防核武器抗力级别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6级。 13) 地下结构应根据现行《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钢结构及钢连接应进行防锈处理。
14) 对于单线区间隧道,当隧道连贯长度大于600m时,应设联络通道,在联络通道内设两扇反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门扇的开启不得侵入限界。
15) 隧道直径变形<3‰D(D为隧道外径)。 16) 盾构区间隧道圆形建筑限界为内径5200mm。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