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经济时代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钱晓英__湖南大学)

知识经济时代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钱晓英__湖南大学)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32:50

课题名称:知识经济时代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批准号:EIB010876 课题级别: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2月 课题负责人:钱晓英 湖南大学

主要成员:赖明勇、廖进中、刘辉煌、王耀中、王湘玲、许

和连、刘志忠、谢涓、黄 萍

1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简介

一、标题:《知识经济对时代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二、序言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课题试图对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对通识教育的要求、教育宗旨、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形式等进行研究,系统地研究通识教育的理念、实践和应用,寻找一条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之路,解决过去大学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并提出有操作性的、科学的建设和对策。

三、摘要

本课题首先在通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进行课程整合,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实行了“文、理、工渗透,多学科交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基本原则,并按这一原则对专业的生源结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了大的改革和调整。其次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在课程教学中渗透通识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本课题培育了本学院教师的研究型教学团队优势、科研与教学互动优势、研究型教学优势,,并创新了本学院教师队伍的引进培养机制,在强化研究型教学,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再次,本课题在通识教育前提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特别重视研究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情景教学的研究和运用,重视了社会实践教学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本课题在经济与贸易学院改革教育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系统,建立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强化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制定教改实践整体效果评估方案,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上述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措施的实行,大大促进了本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效果显著,已在湖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全校经济与管理大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应用;该成果对其他高等院校经济类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2

本课题对通识教育改革和通识教育下的本科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课题在通识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提出相关的完善通识教育体系的建议。

四、内容结构 ①研究问题

②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③研究程序 ④研究发现和结论 ⑤分析和讨论 ⑥?? 建议

第二部分 研究主体

一、研究问题

现代科技的发展呈两个明显的态势:一是高度分化后的高度融合;二是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与经济对接的速度加快。知识经济揭示了知识与经济活动之间新的互动关系,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体系,其基本目标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内,仍是以“教学为主”,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明显缺乏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培养。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54万人,但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1 。也就是说,约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没有如期就业。

至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1%,在校生数2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但高入学率并不意味着优质人才资源的形成,与2003年以来学生就业率迅速下降的状况形成鲜明的矛盾。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有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人数太多,社会新生的岗位容纳不了;二是毕业生“质量下降”,达不到

3

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于第一点,要解决毕业生人数太多的问题,一方面毕业生需要分流,减少社会的压力即提倡进一步升学或者创业等;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提供更多的岗位,所以这需要国家整体的宏观调控。

关于“质量下降”这点,责任主要是在教育体系方面。“质量下降”不是说毕业生知识积累不够,而是说学校所提供的知识并不适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即专业培养模式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差距。目前,各大学校都奉行精英教育的理念,设置的专业理论性的偏多,而实际运用的偏少,以至于脱离企业的需求,造成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局面,从而造成“就业难”的现象。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应将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以增强竞争力。

本课题试图按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对教育宗旨、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形式等进行理论研究,系统的研究通识教育的理念、实践和应用,寻找一条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之路,解决过去大学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并提出有操作性的、科学的建设和对策,进而在全校乃至全国推广。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为认识通识教育的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其次,它是一个教育原则;再次,它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教育活动。本课题研究将在此基础上,比较西方国家的通识教育理论,构建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体系。本课题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对高校教学改革具有普遍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天,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课题的成果将对高等教育的革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借鉴价值。

本课题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和本校本科教育的实际,坚持以通识教育思想为理念,在集成和应用该领域国内外同行及我校已取得的教改成果的基础上,以经贸专业、法律专业等人文社会学科为试点,通过渗透通识教育思想、调整学科结构、设计课程方案、改革教学模式、控制教育质量等方法,促进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得到完善,从而探索出一整套适合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实际的通识教育研究系统。

通识教育是一种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程度的知识以培养具有综合判断能力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它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一体。通识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反动,恰恰是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更好地促进了专业能力养成。

通识教育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其次,它是一个教育原则;再次,它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教育活动。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知识经济时代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批准号:EIB010876 课题级别: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2月 课题负责人:钱晓英 湖南大学 主要成员:赖明勇、廖进中、刘辉煌、王耀中、王湘玲、许和连、刘志忠、谢涓、黄 萍 1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简介 一、标题:《知识经济对时代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二、序言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课题试图对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对通识教育的要求、教育宗旨、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