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语文5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考试
2014.5
一、语言文字应用(28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 A 蜷缩(quán) 虫豸(zhì) 恫吓(d?ng) 荷枪实弹(hè) ....B 祈祷(qí) 推搡(sǎng) 伺机(cì) 恻隐之心(cè) ....C 颛臾(yú) 虎兕(sì) 畜养(xù) 白雪皑皑(ái) ....D 踬踣(b?) 编纂(zuǎn) 菁华(jīng) 浅尝辄止(zhé)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险巇 签暑 猖獗 义愤填膺 B 咨嗟 崔嵬 笞刑 委屈求全 C 孝悌 杌陧 歧视 拾人牙慧 D 一抔 社稷 侈谈 祸起箫墙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B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C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D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就我个人而论,无论在精神上承受什么痛苦,我都愿意知道真理,知道最坏的情况,并为之做好一切准备。
B.新首都的都市计划即将开始,古老的城墙应该如何处理,很自然地成了许多人所关心。 C.它们之所以成为高考制度易受攻击的软助,正在于它们与高考制度所以立足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平等原则所直接冲突造成的。
D.古老的城墙正在等候着负起新的任务,它很方便地在城的四面,等候着为人民服务,培养他们的疲劳筋骨和优美情绪,以民族文物及自然景色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2分)
A曹禺的《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几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该剧按不同分类标准分别属于话剧(表现形式)、多幕剧(作品容量)、历史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悲剧(情节主题)、舞台剧(演出场合)。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又号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
1
的弟子们的言行。
D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6.先秦诸子的思想与文章各有其特色,对下列叙述中的甲、乙、丙、丁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强调民贵君轻,其文表现出气势浩然的风格。
乙、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笔锋峻峭犀利,论说透彻精辟。 丙、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善于运用排偶句法议论,逻辑周密。 丁、追求逍遥的境界,善于寓哲理于寓言之中,想象玄妙,说理高超。 甲 乙 丙 丁 A.庄子 孟子 韩非子 荀子 B.孟子 韩非子 荀子 庄子 C.孟子 韩非子 庄子 荀子 D.庄子 孟子 荀子 韩非子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D. 数罟不入洿池
8. 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填然鼓之 B.斧斤以时入山林 ..
树之以桑 .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
C.移其粟于河内 .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
吾其还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者 ..
9.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王无罪岁 B.树之以桑 ..
C.既来之,则安之 D.填然鼓之 ..
10.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B.无乃尔是过与 C.何以伐为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 填空,回答关于《红楼梦》的问题。(4分)
《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1);“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是__(2)________。
《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人是指 (3) ,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
2
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 (4) ,最后落了个悲剧下场。
12. 为了迎接2014年青奥会在南京举行,某校开展了以“迎青奥,颂和谐”为主题的语文课外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
运用“青奥、南京、美丽”三个词语,大胆想象,运用最少两种修辞手法,进行扩充,要求富有文采,反映出“迎青奥,颂和谐”的主题,40——60字。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李文忠,字思本,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文忠,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明年,守将谢再兴叛降于吴,率吴军犯东阳。文忠与胡深迎战于义乌,将千骑横突其阵,大败之。张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十六万众来攻,不克。逾年,复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率.朱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会有白气自东北来覆军上,占之曰“必胜”。诘朝会战,.
天大雾晦冥,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乃使徐大兴、汤克明等将左军,严德、王德等将右军,而自以中军当敌冲。会处州援兵亦至,奋前搏击。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逐北数十里,斩首数万级,溪水尽赤。捷闻,太祖大喜。
明年秋,大军伐吴,令文忠攻杭州以牵制之。余杭守将谢五,再兴弟也,谕之降,许以.不死。五与再兴子五人出降。诸将请戮之,文忠不可。遂趋杭州。杭州守将潘元明亦降,以..
②
女乐迎之,麾去之。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得兵三万,粮二十万。师还,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就加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氏。
③
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注】①诘朝:次日早晨 ②徇:示众 ③踔厉:精神振奋。 (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 谒:拜见 .
B.以十六万众来攻,不克 克:攻下 .C.诸将请戮之,文忠不可。 戮:侮辱 .
D.元明以女乐迎,麾去之。 麾:通“挥”,挥动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国家之事在此一举 ..B.去新城十里而军/固而近于费 ..
C.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以舍人将亲军/令攻杭州以牵制之 ..
1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文忠“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的一组是( )(3分)
3
①
①将千骑横突其阵,大败之 ②捷闻,太祖大喜
③而自以中军当敌冲 ④会处州援兵亦至,奋前搏击 ⑤乘高驰下,冲其中坚 ⑥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16.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不定,后来投奔了朱元璋,并改姓为朱。
B.在新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率军大败张士诚手下的军队,因此,朱元璋非常高兴。 C.李文忠军纪严明,曾下令擅自进入百姓住处的将处死,一个士兵到百姓家借釜具,被斩首示众。
D.李文忠曾经劝说朱元璋不要多用刑罚,并对他东征日本表示异议,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因而被解除了兵权。 1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还,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首联中的“凉”字,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凉”的?通过写“凉”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登高》之中某联的诗意。请写出这一联并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