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06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2006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0:20:09

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2006年5月25日 第 1 页 共 6 页

姓名: 得分:

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一、判断题(将答案填在括号里,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 共30分) 1、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随机误差的大小。( ) 2、城市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噪声执行5类标准。( )

3、实验室用水应符合要求,其中检测物质的浓度应低于所用方法的检出限。( )

4、有配套塞、盖的玻璃仪器,如比重瓶、称量瓶、分液漏斗、比色管、试剂瓶等,都必须保持原装配套,不得拆散使用和存放。( )

5、空白实验是为了消除实验中的系统误差。( ) 6、测试结果的系统误差越小,测试的精密度越高。( )

7、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数位不能低于方法检出限的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数位。( ) 8、测量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时,需要测量背景噪声值。( )

9、向地表水三类功能区水域排放含热废水不得使混合均匀的水域水质温升超过1度。( ) 10、测量PH值时,溶液应适度搅拌,主要目的是使溶液温度均匀平衡。( ) 11、在加标回收率实验中,一般情况下样品的加标量应为样品浓度的0.5~2倍。( ) 12、在室内测量环境噪声时,应该关闭门窗。( )

13、加标回收率、空白值测定属于精密度控制,平行双样测定属于准确度控制。( )

14、测油类的样品应选用广口玻璃瓶作容器,按一般通用洗涤方法洗涤后,还要用萃取剂(如石油醚等)彻底荡洗2—3次。( )

15、1.3500修约至保留一位小数后,结果应记为1.4,而1.4510修约至保留一位小数后,结果应记为1.4。( )

16、涉水采样时采样者应位于下游方向,逆流采样,并需避免搅动水底部的沉积物。( ) 17、采集水样时,所有项目都应充满容器,避免残留空气对测定项目的干扰。( )

18、采集自来水或抽水设备中的水样时,应先放水数分钟,使积留在水管中的杂质有陈旧水排出,然后再取样。( )

19、水样在4℃冷藏或将样品迅速冷冻,贮存于暗处,可以起到抑制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降低化学反应速度的作用。( )

20、代表性和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分析测试方面;精密性和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而可比性又是精密性、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的综合体现。( )

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2006年5月25日 第 2 页 共 6 页

21、准确性是精密性的前提,只有在受控条件下的准确度才能确定出某个测试值在其真值附近波动的范围,进而才能统计出某测定值的精密度范围。( )

22、对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有关因素:如仪器设备、样品情况、环境条件等要有详细的记载要求。( ) 23、实验室之间通过对同一样品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个实验室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24、实验室应确保所购仪器设备和消耗材料在使用前按相应的检验的标准进行检验、校准或检定。( ) 25、使用分度吸管作精密移液时每次都应以零标线为起点,放出所需体积的液体。( ) 26、考核污染源水质达标监测,采样点位必须设在污染物外排放口处。( )

27 、在大气布点时,监测点采样口周围有270度扑集空间。若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采样口周围有 180度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 )

28、采样就是为检验各种规定的水质特性,从水体中采集具有代表性水样的过程。( )

29、企事业单位排放的废水只要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就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 30 、缓冲溶液之所以能够对溶液的酸碱度起稳定作用,是因为它们均由弱酸弱碱及其盐构成。( )

二、单项选择题(只选1个最为合理的答案,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括号里。每题2分,共40分) 1、如果某实验室测定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样品时,其测定值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均好,说明该实验室的监测分析数据质量是好的;如果该实验室的分析数据精密性好,但准确性不好,那么就说明该实验室可能存在着偏离真值的( )。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过失误差 D:相对误差

2、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提供这一水系区区域本底值的断面叫对照断面。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水库,应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 )。

A:背景断面 B:对照断面 C:控制断面 D:消减断面。 3、当河流水面宽≤( )m时,可在河中心位置设置一条采样垂线。

A:10 B:50 C:100 D:200。

4、排放曲线有明显变化的不稳定排放污水,要根据曲线情况分时间单元采样,再组成混合样品,正常情况下,混合样品的的单元采样不得少于( )次。

A:2 B:3 C:6 D:8

5、根据管理需要进行调查性监测,监测站应事先对污染源单位正常生产条件下一个周期进行加密监测时,每个生产周期采样次数不少于( )次。

A:2 B:3 C:5 D:6 6、经灭菌的微生物和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 )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

A:3天 B:7天 C:10天 D:14天

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2006年5月25日 第 3 页 共 6 页

7、在采集COD样品时,加入H2SO4溶液的作用是( )。

A;细菌抑制剂 B:与挥发性化合物形成盐类 C:减缓水解速率 D:减缓氧化还原作用 8、在采集细菌水样时,要把水样( )。

A:先冲洗3-5次,再加入 B:先冲洗2-3次,再加入 C:直接加入 D:先冲洗1-3次,再加入

9、在预定采样日期,如果遇到( )以上大风、大雨或暴雨、洪水等恶劣气候条件,不要采样,可更改采样时间。

A:四级 B:五级 C:六级 D:三级 10、在任何情况下加标量均不得大于待测物值量的(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11、新配制的铬酸洗液呈 色,长期使用或吸收过多水分时变成 色。( )

A:暗红色、墨绿色 B:暗红色、黑色 C:暗红色、绿色 D:绿色、绿色

12、当湖库水深≤5m时,应在采样垂线上设一个采样点,即水面下( ) m处设置测点。 A:0.5 B:0.2 C:1.0 D:1/2 13、为防止交叉干扰,同一实验室在测定氨氮项目时不能同时测定( )。

A 氰化物 B 化学需氧量 C 硝酸盐氮 D 亚硝酸盐氮 14、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 )不能产生系统误差。

A 方法的缺陷 B 仪器标定不正确 C 试剂不纯 D 操作偶然误差 15、采集挥发酚水样时,需加入硫酸铜和磷酸,加磷酸的目的是控制( )。

A pH<4 B pH<3 C pH<2 D pH<1

16、标定标准溶液必须分别独立称取2~3份基准试剂进行平行测定,并且平行测定相对误差( )。 A < 5 ‰ B < 4 ‰ C < 3 ‰ D < 2‰ 17、聚四氟乙烯坩埚的耐腐蚀性强,电绝缘性好,使用温度不宜超过( )。 A 150℃ B 200℃ C 250℃ D 300℃ 18、当样品数量超过10个时,分析人员应测定占样品数量( )的密码平行样或质控样。 A 5~10% B 10~15% C 15~20% D 20~25% 19、数理统计中规定,350×10和0.0320的有效位数分别是( )。

A 二位和二位 B 二位和三位 C 三位和三位 D 五位和四位 20、进行常压蒸餾时,被蒸馏的物质的沸点应小于( )。

2

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2006年5月25日 第 4 页 共 6 页

A 120℃ B 150℃ C 180℃ D 200℃

三、多项选择题(至少有1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括号里。每题1分,共30分)

1、用流速仪法进行污水流量测量时,要求( )。

A:有不少于3-5m的平直过流水段 B:截面形状为规则几何形 C:排污截面底部需硬质平滑 D:水位高度不小于0.1m. 2、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用硝酸酸化的目的是( )。

A:使金属离子络合 B:防止水解沉淀 C:防止器壁吸附 D:抑制生物活动 3、测定以下哪些项目的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不留空间,并用水封口( )。

A:油类 B:生化需氧量 C:有机污染物 D:化学耗氧量 4、以下项目中,需要单独采样的项目有( )。

A:悬浮物 B:硫化物 C:溶解氧 D:余氯 5、以下项目中,属于第一类物染物的有( )。

A:总铬 B:六价铬 C:总锌 D:总砷

6、检测样品的( )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抽样过程、样品的接受、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A:代表性 B:有效性 C:准确性 D:完整性

7、( ),体现的是实验室和实验室之间在测定同一样品时,其测定值之间和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A:代表性 B:精密性 C:完整性 D:准确性 8、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是( )。

A:抑制微生物作用 B:减缓化合物或络合物的水解及氧化还原作用。 C: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损失 D:防止二次污染 9、下列哪些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A:长度 m B:时间 s C:质量 kg D:体积 L 10、真值包括( )。

A:理论真值 B:约定真值 C:绝对真值 D:相对真值 11、下列哪些玻璃仪器可以在烘箱中烘干( )。

A:三角瓶 B:容量瓶 C:烧杯 D:试剂瓶 12、下列哪些溶液必须选用棕色试剂瓶盛装( )。

搜索更多关于: 2006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2006年5月25日 第 1 页 共 6 页 姓名: 得分: 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理论)试卷 一、判断题(将答案填在括号里,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 共30分) 1、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随机误差的大小。( ) 2、城市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噪声执行5类标准。( ) 3、实验室用水应符合要求,其中检测物质的浓度应低于所用方法的检出限。( ) 4、有配套塞、盖的玻璃仪器,如比重瓶、称量瓶、分液漏斗、比色管、试剂瓶等,都必须保持原装配套,不得拆散使用和存放。(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