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方开挖、井点降水方案
动原状土,基底考虑预留30cm厚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具体顺序如下: 1、第一次,2台挖机对整个基坑范围内土方进行大开挖至-2.8m标高,开挖过程中坡度为1:0.8;
2、第二次:待基坑降水达到预计标高后立即进行下层土方开挖,2台大挖机和1台小挖机进行下层土方开挖,该层土方分层开挖由一台挖机在-2.8米标高处挖下层土方,上部另一台挖机负责翻运土方。在开挖过程中由专人看护,防止挖机互相碰撞。
3.6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6.1 土方开挖应结合后浇带严格实行\分层分段、跟踪监测\原则,将
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6.2 由施工员和安全员应对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施工人员作专项的技
术及安全交底(注:须有书面形式),同时在每个交接班前后进行专项口头技术安全交底;
3.6.3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部临时坡体不宜大于1:1,且在土方
开挖过程中挖土高程不宜大于2.5米,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主体工程桩位移破坏、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的损坏等工程事故。开挖时应避免对基底土的扰动而降低其强度,宜先机械开挖至设计底标高以上一定厚度,再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
3.6.4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由专职技术人员对轴线及高程进行不间断测控
(注:包括对基坑围护的配合监测),严禁超挖;土方开挖过程中注意做好坑内工程桩的保护,工程桩要事先探出工程桩位置,做好标记,再进行开挖。
3.6.5 要控制合理的开挖速度,控制好挖掘机之间的协调配合,开挖过
程中采用信息化指导施工,对检测数据每天进行记录、分析,随时注意基坑的变形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
3.6.6 基坑底保留300mm以上的土用人工挖除,以保持坑底土体的原状
结构。
3.6.7 人工清槽:清槽应在地基处理后进行,清槽时需配合测量人员,
严格控制开挖标高。
8
3.6.8 对地梁、集水坑等加深的部位,应先进行二次定位放线,对小的
地坑、地梁则应采用小挖机(0.25-0.3m3)进行开挖,其开挖深度均应在承台、地坑、地梁的设计底面标高以上100(保留100厚土层,然后由人工清挖),要注意保护井点措施、桩基不受碰撞和撞损;
3.6.9 基坑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验槽,并随即浇筑砼垫层,整个基坑
全部浇筑;如基底土超挖,应按设计要求以一定配比的灰土或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回填并分层夯实至基底设计标高。
3.6.10所有施工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机械行走的上下坡道要加固,
基坑顶要设有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基坑应设有安全出口坡道,以供当基坑出现事故时,施工人员可以立即安全撤离工地现场。土方每层开挖深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面要有一定的坡度。
3.6.11基坑内的深坑必须等周围底板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
行土方开挖,桩基承台必须逐个开挖,砖砌外模护壁,不得大面积开挖
3.6.12基坑出土坡道按下图设置
3.6.13基坑周边土钉墙上口地面荷载应控制在20kPa以内。
3.6.14基坑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验槽,并随即浇筑砼垫层,整个基坑
全部浇筑;如基底土超挖,应按设计要求以一定配比的灰土或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回填并分层夯实至基底设计标高。
3.7 局部基坑支护及基底处理方案
基坑分层开挖要接近坑底时,应尽量避免对地基的扰动,且应留足土层,防止对地基土层结构产生破坏影响。
雨期施工时,基坑应分段开挖,并在基坑四周上口设置排水沟,以防地面水流入基坑,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防止坑壁受雨水浸泡造成塌方。
3.8 基坑顶部周边围护等安全措施
3.8.1 基坑顶部周边围护措施
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在-3.80m左右(局部集水井部位标高为
9
-4.80m),其周边考虑如下围护措施:
基坑顶部周边设置ф48×3.5钢管护栏,护栏高度1200(有效高度),护栏立杆间距@2000,护栏横杆设2道(注:间距@500)。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将护栏横杆安装好,同时在护栏杆上涂刷红白间隔安全色标。 3.8.2 基坑周边临时上下扶梯
为了便于施工人员安全上下,考虑在基坑周边设置1只双向上下扶梯;扶梯采用ф48×3.5钢管扣件体系,其搭设方法及要求等同施工脚手架;扶梯采用“八字型”形式,其宽度800;扶梯踏步采用双根钢管,其上铺25×250毛面木板(注:木板面上钉20×40防滑条);扶梯的手高度1200,设上下二道横杆(注:横杆间距@600);扶梯的具体搭设要求详其示意图。
25*250毛面板条木板与钢管连接20*40防滑条扶手踏步示意图
3.8.3 基坑顶部周边防水措施
A、为防止基坑上面周边的地表水流入基坑内,考虑在基坑顶面设一道150×250的挡水墙(注:挡水墙设在围护栏的外侧,其可采用C15砼浇筑,也可采用砖砌+水泥砂浆粉刷);挡水墙的具体做法详其示意图。 B、对局部暗塘、暗河区域开挖坡度相应放缓,并在土体表面遮盖彩条布防水。
C、在基坑围护桩圈梁的外侧至现围墙边的区域全部作砼硬化处理(注:其构造为素土夯实 → 100厚夯实碎石层 → 200厚C20砼面层);在围墙内侧设一圈排水明沟(注:排水沟采用60厚C20砼浇筑,其上宽300、底宽200);
10
φ48*3.5钢管@2000挡水墙1:0.81:0.8排水沟
坡顶围护栏杆及防水示意图
3.9 附件(土坡稳定性计算书)
土坡稳定性计算计算书
本计算书参照《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 杨文渊 编著 人民教同出版社、《地基与基础》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力学》等相关文献进行编制。
计算土坡稳定性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由于该计算过程是大量的重复计算,故本计算书只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省略了重复计算过程。
本计算书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假定滑动面为圆柱面及滑动土体为不变形刚体,还假定不考虑土条两侧上的作用力。
一、参数信息:
条分方法:瑞典条分法; 条分块数:20; 考虑地下水位影响;
基坑外侧水位到坑顶的距离(m):2.000; 基坑内侧水位到坑顶的距离(m):6.000;
放坡参数:
序号 放坡高度(m) 放坡宽度(m) 平台宽度(m) 条分块数 1 2.50 2.00 1.00 0.00 2 1.30 1.00 1.00 0.00
荷载参数: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