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化学习题2005
五、计算题
1. 有一噬菌体DNA长17μm,问它含有多少对碱基?螺旋数是多少? 2. 如果人体有1014个细胞,每个体细胞的DNA量为6.4×109bp,试计算人体DNA
的总长度。
第三章
一、 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在活性部位只有带电氨基酸是直接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酶对于Keq≈1的生物化学反应是无用的,因为这样的反应不能被驱向产物的形成。 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底物与活性部位相吻合的锁和钥匙概念来解释。
范德华键对酶和底物的结合是无用的,因为它们只比在室温下的气体分子的动能( 0.6 cal / mol) 稍大些。
在一个活性部位含有两条多肽链的氨基酸残基的二聚体酶中,每一个亚基被称为一个辅酶。
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与所用底物无关。
当酶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无关。 调节酶的Km值随酶的浓度而变化。
如果加入足够量的底物,即使在非竞争抑制剂存在下,酶促反应的正常Vmax也能达到。 某些酶的Km值可能由于结构上与底物无关的代谢物的存在而改变。 酶的比活力是指蛋白质中酶的含量。 一般酶和底物大小差不多。
酶影响它所催化反应的平衡的到达时间。
在酶已被饱和的情况下,底物浓度的增加能使酶促反应初速度增加。 对共价调节酶进行共价修饰是由非酶蛋白质进行的。
许多多酶体系的自我调节都是通过其体系中的另构酶实现的。
酶分子除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外,其它部位对酶的催化作用是不必要的。 改变酶促反应体系的PH可影响最大反应速度和米氏常数。 酶原激活作用是不可逆的。
同工酶是指催化一类反应的一类酶。
酶学
二、填空题
1. 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的Vmax值而改变Km值。
2.某些调节酶的v-[s]的s形曲线是由于底物对底物结合部位的 效应的结果。
3.对一个Km可调节的酶来说, 效应物的存在将增加为达到给定的反应速度所需要的底物水平。
4.决定酶高效性的因素有 、 、 、 和 。 5.酶活性调节的方式有 、 、 。 6.解释酶专一性的学说有 和 。 7.酶的相对专一性分为 和 。
8.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 、 、 、 。 9.米氏常数通常可采用 、 法求出。
10.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为 、 、 、 、 。
11.根据调节物分子不同,别构效应可分为 和 ,根据调节物使别构酶反应速度对[S]敏感性不同分为 和 。 12.米氏方程式为 。
13.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两大类 、 。
14.依酶促反应类型,酶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为: 、 、 、 、 、 。 15.调节酶类一般分为两大类 和 。 16.测定酶活力的主要原则是在特定的 、 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的 速度。 17.全酶由 和 组成。
18.同工酶是一类 相同、 不同的酶。
19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 的结构类似物,能 性地抑制 酶活性。 三、名词解释:
酶 激酶 调节酶 全酶 Km 比活力 竞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性作用 酶原激活 别构酶 同工酶 抗体酶 多酶复合体 RNA酶 辅酶 酶的活力单位 酶的转换数 活性中心 酶的专一性 寡聚酶 诱导酶 共价调节酶
四、问答和计算题:
1. 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是什么?它们对酶促反应速度有何影响? 2. 测定酶活性的条件是什么? 3. 酶纯化过程如何?
4. 试述使用酶作催化剂的优缺点。 5.
第四章 糖类和糖代谢
一、 是非题:
1.PPP途径可以降解葡萄糖产生ATP。
2.通过糖酵解途径1mol葡萄糖可净产生2mol的丙酮酸和4mol的ATP。 3.TCA循环每一次,每分子的乙酰辅酶A可产生4分子的NADH。 4.糖异生途径主要发生在动物的肌肉内。
5.糖酵解途径是人体内糖、脂肪、氨基酸代谢共同的途径。 二、填空题
1.生物体内的基本燃料分子有 、 、 。 2.在糖酵解途径中, 葡萄糖通过 和 产生一个能被分解成两个 丙糖磷酸的分子。
3.如果 的水平很高,调节酶 的反馈抑制将抑制葡萄糖进入酵解途径。
4.在糖分解的TCA循环中,形成的 和 通过 将电子传给O2,产生ATP。
5.每个葡萄糖分子通过糖酵解会产生2分子 、 和 ,其中 产生2分子乙酰COA进入TCA环, 则通过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被氧化。
6.调节糖酵解的关键酶有 、 ,调节TCA环的关键酶有 、 、 、 。
7.1mol 乙酰COA和1mol 草酰乙酸经TCA环最终能产生 molATP和 mol草酰乙酸。
8.一次TCA环有 次脱氢过程,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9.丙酮酸脱氢酶由 、 和 三种酶和 种辅助因子组成。 三、名词解释:
糖酵解 生醇发酵 TCA环 PPP途径 糖异生 四、问答题:
1. TCA环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2. 试述糖酵解途径的三个关键反应步骤。 3. 人剧烈运动后为何会感到肌肉疼痛?
第五章 脂类和脂代谢
一、填空题:
1.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有 和 。 2.每一分子脂肪酸被活化为脂酰COA需消耗 个高能磷酸键。 3.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 乙酰COA和 , FADH和 的DADH。
3.酮体指 、 和 。
4.1摩尔的软酯酸经β-氧化可生成 个ATP。
5. 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来源于 和 ,而NADPH则主要来源于
途径
6.生物中常见的三种磷脂为 、 、 。 二、是非题:
1. 胆固醇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2.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三、名词解释:
脂肪酸的β-氧化 磷脂 脂肪酸 皂化反应 酸败 碘值 四、计算题:
1.试计算1摩尔软脂酸经β-氧化后可形成多少ATP。
第六章 维生素和辅酶
一、填空题:
1.泛酸是COA的组成成分,在糖、脂、蛋白质代谢中起 的作用。
2.转氨酶的辅酶是 ,与 有关。
3.叶酸由 、 、 组成。
4.人的饮食中长期缺乏水果和蔬菜会导致 的缺乏。 5.维生素E又称为 ,与动物的不育症有关。
6.缺乏维生素A引起 ,缺乏维生素B1引起 ,缺乏 引起佝偻病。
名词解释:
维生素 NADH FADH2 FMN
第七章 生物氧化
填空题:
1.肌肉中能量贮存的重要形式是 。 2.氰化物引起的缺氧是由于 。
3.真核细胞的生物氧化是在 内进行的,而原核细胞的生物氧化是在 进行的。 4.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 反应实现,生物氧化的水和CO2是通过 产生的。
5.呼吸链中生成ATP的偶联部位是 、 和 。 6.动物生成ATP的两种方式是 和 。 是非题
6.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7. 电子通过电子呼吸链的传递方向是从ΔE0’正→ΔE0’负。 10.2,4-二硝基苯酚是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连剂。
11.所有生物能量的释放、贮藏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12.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13.越稳定越不活泼的有机物越含有较高的自由能。 名词解释:
呼吸链 磷氧比 氧化磷酸化 底物磷酸化 高能磷酸键 ATP合酶 末端氧化酶 NADH FADH 电子传递体 电子传递抑制剂 问答题:
1. 什么是化学渗透学说?
2. 电子传递过程中有哪些复合体参与?
3. 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后是否出现与感冒发烧相同的症状?为什么?
第七章 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
填空题
1.转氨酶的辅酶是 。 2.合成尿素的器官是 。
3.氨基酸脱下的氨的去路是 。
4.合成1MOL尿素需消耗的ATP量 。
6. 是体内许多有机物的甲基化的甲基直接供体。 7.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
8.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 种。 9.常见的转氨酶有 和 。
10.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有 , , 。 问答题:
和
1. 什么是联合脱氨基作用? 2. 什么是尿素循环?
第八章 复制、转录和翻译
1.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
2. 是原核生物DNA主要的复制酶, 是DNA损伤的修复酶。 3.DNA复制的两大特点是 和 。 4.冈崎片段是指 。
5.核蛋白体的P位是 ,A位是 。
6.遗传密码的特点有方向性,连续性, , 。 7.基因表达包括 和 。
8.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是 。
9.氨酰tRNA合成酶既能识别 ,又能识别 。
10.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复合体由 , , 组成。 11.反密码子UGA能与 配对。 12.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由 提供能量,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由 和 提供能量。
名词解释:
密码子 DNA聚合酶 逆转录酶 冈崎片段 启动子 终止子 起始因子 复制 转录 翻译 模板链 编码链 复制体 引物酶 分子伴侣 信号肽
问答题:
1.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复制有何异同? 2. 试述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过程。 3. 画图说明复制体。
4. 说明原核生物翻译的过程. 5. 共转译的过程如何?
综合题:
1. 当FADH将一对电子传给O2时的标准自由能的变化。已知:FAD/FADH的ΔE0?为 -0.18V, O2/H2O的ΔE0?为+0.82V, 法拉第常数F=23062 cal/V.mol。(5分)
2. 某酶制剂(纯度为95%)的包装为10毫克,取1毫克溶于100毫升水中,取1毫升测定其酶活力,发现可转化10摩尔的底物,假定1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转化1摩尔的底物的酶量,请计算这种酶的比活力。(5分) 代谢调节部分:
名词: 操纵子 衰减子 基元 反义RNA
问答: 乳糖操纵子模型 肾上腺素级联放大系统 生化A实验课复习题:
1. 写出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可溶性蛋白质的操作步骤。 2. 写出考氏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操作步骤。
3. 在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缓冲液的 PH与试管中的溶液颜色有何关系? 4. 写出SDS电泳的主要操作步骤。
5. 影响SDS电泳的蛋白质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 蒽酮法测定糖含量时应注意什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