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物理 实验题复习2 - 图文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物理 实验题复习2
一 、2010年 16、(6分)
(1)如图15所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N,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Kg,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m3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17.(7分)在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7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当小明同学按要求将图17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8甲所示)为______A,电压表示数(如图18乙所示)为______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17中变阻器滑片P向______端(填“A”或“B”)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3)另一组的小红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使开关闭合后,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却变小,你分析一下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18.(7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1年 16.(6分)(1)如图11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哪种操作是正确的_________,测出的读数如图12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
(2) ①如图1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s。 ②如图14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
(3)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15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使之能完成“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
17.(7分)学习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如图16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依据图中的数据填人下表的空格中。
(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内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避
1
免由此产生的实验误差? 。
18.(7分)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的实验中。小颖同学的四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7所示。 (1)有同学说:“只要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你认 为他的说法对吗?__________,图__________可支持你的结论。
(2)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A.根据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B.根据图乙和图丁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3)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是_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三 、2012年 16.(6分)(1)如图14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 ,物体的宽度是 ____ cm。 (2)如图15,电能表的示数为 度;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1000转,表示此段时间内用了 度电。
(3)如图16的电压表,若选0~3Ⅴ的量程,读数为 ___ V;若选0~15Ⅴ的量程,读数为 _____ V。
17.(7分)如图17,底面积为80cm3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 cm2
、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人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不计细线重,g取10N/kg)
(1)除图17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小王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h和F,并将 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依据表中数据,在图18的方格纸中画出F与h关系的图象。
②分析表中数据、观察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表格中可知:在做次序3的实验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N。
(3)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人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Pa。
18.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2A”、“50Ω1A”),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19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19)乙实物图连接完整(注意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2)小李实验时,在c、b间先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Ⅴ,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0Ω的电阻,此时滑片P应向 (选填“E”或“F”)端移动,小李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 。
(3)小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他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四 、2013年 16.(7分)(1)题16 (l)图甲电流表接0-0.6A 的量程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 题16 (l)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
(2)如题16 (2)图,用滑轮组将物块从位置A 匀速拉到位置B , 请在题16 (2)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物块移动的距离为 cm ;若此时绳自由端所用拉力为10N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8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如题16 (3)图为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
2
以上探究中,不重复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字母)。若图中F1 、 F2、F3 、F4 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 成立,则可得出结论 F 浮=G排。 17.(7 分)如题17 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l)下面步骤a 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实验步骤a 、b、c、d的合理 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 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 A3、A3'(如题17 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 (2)如题17 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 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 入右表.请将表头中空白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3)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 18.(6 分)小王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所用器材有:标有“2 . 5V ' ’字样、正常发光时阻值约为13Ω 的完全相同的小灯泡两个,电压恒为3V 的学生电源,标有“20Ω 1A ' ’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及导线若干。
(l)题18 图甲是实验电路图,题18 图乙是他的实物连接图,接线过程中有一处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接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改正,要求改正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小土在实验之前检查仪表时发现:电流表有电流通过时能自由偏转;电流表未接入电路时,电流表指针如题18 图丙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灯不亮,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开关接触不良 C.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D.电流表断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人右表中.从表中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5)若将两个小灯泡串联后直接接在3V 电源的两端,两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 W。
五、实验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19.(7分)(2014?广东)(1)如图所示,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只铅笔的长度,图1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2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2)图3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图4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 (3)小林家5月底电能表示数如图5所示,6月底电能表示数为100.0kW?h,那么6月份他家消耗了 的电能,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了400转,表示此段时间内他家用了 度电. 2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2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蜡烛像?为什么?答: .
(3)如图3所示,蜡烛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 、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蜡烛的实像.
(4)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1.(6分)如图所示,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数量足够的钩码等试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处在 平衡状态,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B向 (选填“左”或“右”)调.
(2)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请将表头栏目,试验所记录的数据补充完整. 实验次数 ① 动力臂L1/m 阻力臂F2/m ② 1 2 0.3 3 0.2 2 4 0.4 8 ③ 3 5 ④ 6 0.25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