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动物考试题库
17、豚鼠的胸腺位于 。
A 位于腹侧纵隔头端胸骨下胸腔入口处。 B 心包腹面的前上方。
C 心室上面心包膜上的一小区域。
D全部在颈部,位于下颌骨角到胸腔入口中间。 18、豚鼠作为第一个获得无菌动物的原因是 。
A 豚鼠出生后就发育完善,生后4小时即能行走和进食 B 豚鼠淋巴系统较发达,对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极为敏感。 C 豚鼠为草食性动物,饲养方便。
D 豚鼠胆小怕惊,为群居性,易于大规模饲养 19、豚鼠寿命一般为 。
A 2-3年 B 3-4年 C 4-5年 D 5-6年 20、Dunkin Hartley豚鼠体重达到350g的日龄为 。
A 3-4周龄 B 5-6周龄 C 8-9周龄 D 9-10周龄
21、Kurloff小体在雌激素刺激和妊娠情况下,由肺和脾脏转移至 。
A 血管和胸腺 B 胸腺和胎盘 C 肝脏和心脏 D 肝脏和外周血 22、豚鼠体内由于缺乏 ,故不能合成维生素C。
A 左旋葡萄糖磷酸环化酶 B 左旋葡萄糖环化酶 C 左旋葡萄糖磷酸酯酶 D 左旋葡萄糖内酯氧化酶 23、豚鼠维生素C缺乏不会导致 。
A 出血综合症 B 易患细菌性肺炎、急性肠炎
C 须发癣菌皮炎 D跗肘关节肿胀、行动困难、体质衰弱 24、豚鼠对青霉素、四环素族、红霉素等药物反应较大的原因是 。
A 由于豚鼠肠道正常菌丛与抗菌素结合产生内毒素 B 由于豚鼠在血管和胸腺存在Kurloff小体所致 C 由于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所致 D 由于抗原诱导速发型过敏反应所致
25、过敏原极易引发豚鼠出现发绀、虚脱、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原因是 。
A由于豚鼠肠道正常菌丛与抗菌素结合产生内毒素 B 由于豚鼠在血管和胸腺存在Kurloff小体所致 C 由于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所致 D 由于抗原诱导速发型过敏反应所致
26、豚鼠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与 有关
A 吸入过敏原 B 皮内注射结核菌素 C 抗原进入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 D 豚鼠在血管和胸腺存在Kurloff小体 27、豚鼠有较强的 能力
A 抗缺氧 B 抗麻醉 C 抗过敏 D 抗风湿 28、在药物学研究中,豚鼠不适宜应用于 。
A 化妆品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反应研究 B平喘止咳药和抗组胺药 C 免疫抑制药和抗风湿药 D 呕吐试验研究
29、实验动物接受致敏物质的反应程度不同,其顺序为 。
A 豚鼠>家兔>犬>小鼠 B 豚鼠>犬>小鼠>家兔 C 豚鼠>家兔>小鼠>犬 D 豚鼠>小鼠>家兔>犬
30、对豚鼠在出血与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豚鼠的血管反应敏感,出血症显著
B辐射引起的出血综合症,豚鼠表现最明显,猴和家兔此次之,大、小鼠则不明显。 C切断豚鼠颈部两侧迷走神经可引起肺水肿
13
D血管内注射较容易,故常用于急性功能性实验 31、豚鼠近交系2和13在 方面相同。
A 对诱发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抵抗力 B 对结核杆菌抵抗力
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遗传组成 D血清中缺乏诱发迟发超敏反应因子。
14
微生物学控制
1、 对实验动物进行等级分级的原因是 A 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对动物生产有影响 、使实验被迫中断,造成钱财的浪费 B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 、使实验被迫中断,实验的准确性有质疑、造成钱财的浪费
C 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对动物生产有影响 、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有质疑、使实验被迫中断。 D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 、使实验被迫中断、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有质疑、拖延研究的时间 2、 我们国家实验兔的微生物学分级划分
A 一级普通动物 、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悉生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B 一级普通动物 、二级清洁动物、三级SPF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C 一级清洁动物 、二级SPF动物、三级悉生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D 二级清洁动物、三级SPF动物、四级悉生动物及无菌动物。 3、 普通动物的概念应该包括 A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携带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B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寄生虫、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C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原、不携带对实验干扰大寄生虫的病原 D 不携带所规定的对动物危害大的病原、不携带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4、为了保持普通级动物的健康必须
A 对动物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病、对动物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到有动物合格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 B 对动物使用药物预防疾病、对动物生活的设施要主要防虫、到有动物合格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 C 到具有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在具有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环境下实验、接种各种疫苗
D 到具有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在具有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环境下实验、犬、猴、兔可以接种一些指定的疫苗。
5、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用途
A 教学示教之用;科学研究之用;生产所用;
B 教学示教之用;某些科学研究为探索方法而从事的预试验之用;没有培养出高级别的动物,不得以用之; C 教学示教之用;没有培养出高级别的动物,不得以用之;生产所用; D 科学之用;检定之用;教学示教之用;生产所用; 6、对实验人员有威胁大的人兽共患病的病毒有 A 狂犬病、鼠流行性出血热、LCM病毒、猴疱疹病毒 B 狂犬病、鼠流行性出血热、猴疱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 C 狂犬病、鼠流行性出血热、兔出血症、沙门氏菌 D 狂犬病、鼠流行性出血热、鼠痘、结核分枝杆菌 7、符合清洁级动物概念的是
A 根据我国情而设定的等级动物、种群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目前我们国家使用广泛
B 根据我国情而设定的等级动物、种群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在隔离系统、目前我们国家使用广泛
C 二级动物、种群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在隔离、国际通用的动物 D 二级动物、种群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国际通用的动物 8、SPF动物的概念应该包括
A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的寄生虫及病原、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的微生物与寄生虫、不携带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微生物与寄生虫
B 不携带清洁级以下已经排除的病原体及寄生虫、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寄生虫及病原、不携带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寄生虫及病原
C 不携带清洁级以下已经排除的病原体及寄生虫,不携带人兽共患的寄生虫及病原、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寄生虫及病原
D 国际通用的实验动物等级、不携带人兽共患的寄生虫及病原、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寄生虫及
15
病原。
9、对于“清洁级动物和SPF动物的共同特点”相对比较完整的解释是 A 在屏障系统里生活,内环境中没有致病微生物;生产、实验的效果比普通动物好;一旦遭到污染后,病原体的传播强烈
B 在屏障系统里生活,内环境中没有致病微生物;生产比普通动物高;一旦遭到污染后,病原体的传播强烈
C 生活在隔离系统;实验的效果比普通动物好;一旦遭到污染后,病原体的传播强烈 D 生活在屏障系统;人穿普通工作服就可以进入;一旦遭到污染后,病原体的传播强烈 10、符合无菌动物的正确描述是
A 用现有的检验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生活在屏障系统内;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化;是国际通用动物
B 用现有的检验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生活在隔离系统内;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化;是国际通用动物
C 用现有的检验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生物的动物;生活在隔离系统内;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化;是国际通用动物
D 用现有的检验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生物的动物;生活在隔离系统内;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化;是我国特有动物
11、清洁级、SPF级动物的管理要点是
A 饲养在隔离系统中;饮水、饲料、垫料、空气都要除菌后才可以使用;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定期检测环境、动物。
B 饲养在屏障系统中;饮水、饲料、垫料、空气都要除菌后才可以使用;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定期对动物进行微生物、寄生虫的检测。
C 饲养在屏障系统中;饮水、饲料、垫料、空气都要除菌后才可以使用;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定期检测环境、动物。
D 饲养在隔离系统中;饮水、饲料、空气都要除菌后才可以使用;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定期检测环境、动物。
12、无菌动物在消化与代谢方面中有以下特征
A 肠道肌层薄,盲肠肥大;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A和E;代谢周期长。 B 肠道肌层薄,盲肠肥大;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代谢周期长。 C 肠道肌层厚,盲肠不发达;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代谢周期长。 D 肠道肌层薄,盲肠不发达;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A和E;代谢周期短。 13、无菌动物在因为有以下特征,所以对微生物感染敏感
A 免疫器官相对大;白细胞数相对多;血液中抗体含量多;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弱。 B 免疫器官相对大;白细胞数相对多;血液中抗体含量少;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强。 C 免疫器官相对小;白细胞数相对少;血液中无抗体;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弱。 D 免疫器官相对小;白细胞数相对少;血液中抗体多;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强。 14、对无菌动物的培育正确的描述是
A 无菌动物是自然界天生存在的,不需要人工培育;生活在隔离系统中;所用一切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要定期对环境和动物进行检测。
B 无菌动物是自然界天生存在的,不需要人工培育;生活在屏障系统中;所用一切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要定期对环境和动物进行检测。
C 无菌动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育而成;生活在屏障系统中;所用一切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要定期对环境和动物进行检测。
D 无菌动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育而成。生活在隔离系统中;所用一切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要定期对环境和动物进行检测。
15、悉生动物的基本概念是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