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污水处理最常见的问题100问及相应解决办法
污 水 处 理 常 见 基 本 问 题
泥层的停留时间减少,防止或减缓反硝化的发生,污泥层降低也有利于泥水分离。天气热曝气池出水端DO还是稍高些好,3mg/L是正常的。
64.问:我现在正在做一个污水处理方案
66.问:看到有的工艺(如SBR 法)讲到其因为没有污泥回流而解决了污泥膨胀问题,就感到疑惑了,你是如何看的? 答:SBR工艺没有污泥回流就没有污泥膨胀的说法不妥,我知道有的资料这样说的,
的改进项目,该工艺进水COD约为10000,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pH=4。4,水量100吨/天。该厂经过气浮-三级接触氧化-沉淀处理后COD约为700~800,pH=6.7。 请问在原有工艺上如何改进,使出水COD达到500以下(三级排放标准)。
答:这类废水虽然浓度很高,采用气浮加好氧工艺还是可以的,并不是任何高浓度水都要用厌氧。检查一下运行管理是否有问题,再考虑改造,在不影响现有工艺的情况下,在技术上采取一些措施完全可能达标的。
65.问:用厌氧罐对畜粪厌氧高温发酵20天了还不产气,而且PH时升时降,请帮助分析一下。
答:VFA过高,还没完全进入碱性发酵阶段,在没有产气前不能排上清液或泥,否则会引起负压。
67.问:化工废水处理装置,水解加接触氧化工艺,氧化池溶解氧为零,我算了一下,COD去除量为420公斤每天,供气量大约为7。5立方每分钟,按70立方去1公斤BOD计算,处理能力应该为150公斤每天,这样理论供风与实际相差较大,是否会供气过少而进入兼氧状态(汽水比为30比1)? 答:不说废水的浓度和水质等情况,首先用气水比来衡量就不妥,膜法与泥法是不同的,同样的气水比,还要看曝气器的氧利用率,如果用穿孔管曝气氧的利用率就很低,如果用微孔曝气,则氧利用率可提高数倍,所以要进行综合分析的。但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氧化池溶解氧没有,是供氧不足或曝气时间不够造成的。 68.问:一个中程药厂的废水平均COD是1700, BOD是800左右 最高COD有3000左右,现在我们公司的基本设计是水
- 20 -
污 水 处 理 常 见 基 本 问 题
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二氧化氯发生器。水解和接触氧化停留时间都是24小时 ,可对
答: 沉淀池表面负荷是每小时污水量除沉淀池的表面面积,即每平方米沉淀池的水
方因为造价比较高,要我们修改一下方案 。面每小时通过的水量,不考虑回流污泥量现想除去二氧化氯发生器,换一消毒池投加漂水,另外,接触氧化和水解酸化停留时间都改为12—16小时,不知道这样改有问题吗?
答:可取消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停留时间适当增加。
69.问:我见过的医药废水 一般都会有水解酸化,没有的话会影响后面接触氧化的处理效果,你前一贴说没必要,请说明具体理由?
答:你说的没错,酸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你们的污水B/C比不算低,没必要用酸化,更何况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是有要求的,控制不当效果也不好,你可以调查一下,有多少酸化池有好的效果。 70.问:举例说明:Q=20000m3/d,活
的,因为回流污泥量不通过沉淀池水面,而是从池下面流出并回至曝气池的。 71.问:回流污泥是从沉淀池底部流回曝气池,但是进入沉淀池的水量是进水量加上回流量,回流的水量还是要在沉淀池重新沉淀,还是要占用表面负荷的是这样吗? 答: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还是错了。沉淀池可分二部分,上面是泥水分离部分(澄清层),下面是回流污泥浓缩部分(污泥层),以幅流式为例,曝气池混合液由沉淀池中心进水口流入,在泥水分离后,污泥下沉,分离的水上浮并溢流出池,污水占用的是澄清层的容积,污泥占用的是当下部污泥层的容积。
72.问:我们现在设计的二沉池是奥贝尔氧化沟后的沉淀池,氧化沟回流污泥浓度要
性污泥法,二沉池表面负荷取0.9m3/m2*h,求8,怕中进周出的回流污泥浓度达不到,但是我的污泥回流比是100%,那二沉池表面负荷岂不是变成了1.8?这样考虑对不对?
因此专家建议采用周进周出,生产厂介绍此工艺用单管吸泥机,回流污泥浓度可达到8-12,对吗?
- 21 -
污 水 处 理 常 见 基 本 问 题
答:我认为不妥,如果今后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话,回流污泥浓度不可能高,至少不会比幅流式高。我知道周边进水式从理论上讲沉淀效率比幅流式高,因为可以减少进水水能对沉淀的影响等因素,但如果污泥沉降性能稍差就会发生严重短流,使整个生化处理系统处理能力大大下降。
73.问:我厂的废水主要含季胺盐跟酒精 现处理工艺为 调节(预曝)--厌氧--缺氧--好氧--二沉---加药--二沉--出水 现未加药加,处理量增加了30% 进水>2500 出水 COD>200 ,不可能扩建。有什么办法修改部分工艺使出水水质达到100以下? 答:在好氧池采用低剂量PACT法,即粉末活性炭与活性污泥相结合的工艺。 74.问:一个工艺流程设计的问题。流量=360m3/d,COD=1700mg/L,
BOD=850mg/L,SS=100mg/L,色度=100倍,处理的是80%工业废水和20%的生活污
要求:COD<90mg/L,BOD<20mg/L,SS<60mg/L,色度<40倍。请问采用何种方法能达标,我拟用物化预处理+SBR法+活性碳吸附,不知道有没可能达标?
答:这类废水建议用混凝+SBR(低剂量PACT技术),即在曝气池内少量连续加入粉末活性炭,使活性炭与污泥结合,可大大提高处理能力,日常运行中只要补充少量通过剩余污泥排放流失的活性炭就可,补充量仅为每吨水15~20克。酸化没必要采用,因为废水的B/C比已很高了。
75.问:北方的氧化塘怎么设计?污水是经过处理没达标的造纸废水,COD在600左右。
答:北方不适合用氧化塘,如要用的话,可采用曝气氧化塘+静止氧化塘,但总停留时间需要很长。
76.问:有一工业废水,浓度很高。因为废水没有菌种,化验BOD时需要接种,接种后化验出来的结果比COD还要高,结果是 COD :90000 mg/L ,BOD:100000 mg/L,不知是何原因?
答:可能是测定BOD5时没做空白试验造成的误差或稀释倍数不妥引起的误差。 77.问:你说同一废水的BOD低于COD,但有实验验证有二类工业废水的BOD会比COD高,一类是氨氮浓度比较高的废水,因为这里面有硝化、反硝化细菌,这两类细
- 22 -
污 水 处 理 常 见 基 本 问 题
菌作用消耗氧导致BOD比COD高,一类是含吡啶的废水,因为吡啶不能化学开环(所以不表现出COD),但是吡啶可以生物开环,所以BOD比COD高(注:吡啶的化学开环是氧化开环,吡啶的生物开环是还原开环)。
答:你关于氨氮浓度高的废水和含吡啶的废水BOD5高于COD的说法也有道理,但问题是氨氮在BOD5培养的条件下没有充分的硝化的条件,这个过程连有机氮的氨化也不一定能完成的,氨氮只能通过同化作用去除,即使有亚硝化或硝化作用引起BOD5测定值高,也是亚硝酸对DO的测定误差,除非用叠氮化钠典量法测定五天后的溶解氧才能消除误差,否则BOD5就没有代表性。至于吡啶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有前提的,要在微生物适应情况下才行,并没有普遍性。对这样的废水要接种,而一般接种液用
答:我也说不清楚,大概国外是按颗粒污泥化设计的,国内是按絮状污泥或半絮状污泥设计的。
79.问:日处理量5。4万吨,实际进水3万吨/天左右,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前设选择厌氧池,经常出现奶油状浮沫。沟内出现奶油状浮沫时间持续近一个月,人工基本消除。从半月前总氮、氨氮持续升高,进水总氮63-77,氨氮53-69,出水总氮23-47,氨氮25-40。不知是何原因?
答:应该增加好氧区溶解氧,将内回流堰门开足,这样能提高前部缺氧区的溶解氧,使缺氧区也有一定的硝化功能。此外也要检查一下碱度等是否满足要求。
80.问:能否提供一下用AB法处理焦化废水较好的具体工艺流程?
答:礁化废水可生化性差,用AB法是适宜的,因为一些不可生化的物质可在A段被
生活污水或大粪水,不会适应这类废水的。 去除。基本流程:格栅+进水提升泵+A曝气78.问:外国设计的UASB负荷是中国设计的一倍,难道是他们的污泥比我们好还是他们的后段处理更有保障?
池+中间沉淀池+B曝气池+沉淀池。前面是基本流程,如果废水pH异常或还有其它特定物质,还要进行中和、混凝等预处理。 81.问:快速法测定COD测定时间为何这么短呢?
- 2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