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4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同步练习

第4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同步练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8:45:14

第2分册第4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4、下列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秦朝“三公”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5.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6、右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B.唐朝 C.清朝 D.清朝 7.(此题为多选)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不同。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种种现象;历史解释则是根据各种历史事实加以阐述与说明。下列是关于唐太宗的叙述,哪些选项是属于『历史解释』者?

(A)唐太宗灭东突厥,西北诸国向他献上「天可汗」尊号

(B)唐太宗治国时,物阜民丰,四夷宾服,人民安乐,号称治世 (C)唐太宗对夷狄一视同仁,不予歧视,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D)中国帝王的历史评价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功大于过,过大于功,功过各半,唐太宗当属于功大于过

(E)唐太宗是位卓越的政治家,时时以隋亡为戒,知人善任,接纳直谏 。

8.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

1

吐蕃

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

A.查阅历史文献 B.参观唐昭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

9、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10.有人把文化的内涵大致分为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层次。下列有关文化传播的叙述,属于第三层次是

A.西汉以来通过丝路贸易,将中国的丝绸西传 B.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巨额商业收入 C.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形成了多个佛教宗派 D.明朝推行朝贡贸易,只在指定地点交易物品

11.有人将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发明动力源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受董仲舒影响,弘扬儒学需要 C.推行文官制度,防范武将专权 D.深受理学影响,强化君主专制

12、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建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13.中国古代儒家文明惠及周边。下列四组中,深受儒家文明影响的国家是

A.波斯、日本 B.朝鲜、印度 C. 埃及、越南 D.朝鲜、日本

1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蔬、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莱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C.西域都护的设置

B.对外交流的繁荣 D.泉州口岸的开放

15.隋朝文化成就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 B. 用石拱方法建筑桥梁 C.建立了学校教育体系 D. 四大发明应用与传播

16.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一统,民族融合,火药出现,其京城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A.东汉 B.北宋 C.明朝 D.唐朝

17.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18.隋朝对秦朝丞相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其措施是(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强化皇权

C.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D.设立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19.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机构的职能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他所说的机构应是( )

A.尚书省和门下省 C.中书省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政事堂

2

B.尚书省和中书省

20.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古代完成国家统一并开创新制度的两个重要朝代,两者有许多相同点,下列不属于相同点的是( )

A.在大分裂的背景下实现国家大统一 B.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C.对知识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D.统治短暂,暴政而亡 21.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打破门第限制 C.有利于选拔人才

B.削弱了皇权

D.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2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唐朝哪一皇帝在位时的盛况?( )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23.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了之日:“安事劳民”。这说明唐太宗( ) ①自信国力强盛,有能力以武力击退少数民族的进攻 ②相信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③唐太宗重视农业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④唐太宗开明,能平等友好对待少数民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文成公主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人藏与松赞干布成亲,成为千古佳话。这一故事是发生在唐朝的(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高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25.《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这样励精图治的出发点是( )

A.忧怜百姓 B.有所作为 C.缓解矛盾 D-巩固政权

26.唐太宗在吊唁魏徵时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唐太宗( )

A.善于学习隋朝灭亡的教训 B.重视友情 C.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D.为失去一面镜子而可惜 27.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中都有( )

①重视选拔人才 ②重视发展科举制 ③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8.如果你生活在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你在长安生活或旅游,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到长安城的东市、西市去购物 ②在店肆中喝酒并吟颂杜牧的诗歌 ③可以看到日本、新罗等国的留学生 ④看到由中亚人和西域人开的店铺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9.“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这首诗描述的是( ) A.秦朝的贸易 B.东汉的贸易 C.南朝的贸易 D.唐朝的贸易 30.唐朝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崇尚实用、推陈出新

C.泽被东西、影响深远

B.博大精深、全面辉煌 D.开放求索、兼容并蓄

31.?世界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是在隋唐时完成的,是因为当时( ) ①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③中国兼容并蓄外国文化 ④长安是亚洲文化交流中心

3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是唐朝诗人张籍的诗,该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骆驼队 B.各地商人来往于长安城,商业繁荣

C.丝绸之路开辟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D.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33.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以佛教为纽带与之交往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大食 D.新罗 34.《步辇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使边疆民族政权归附中央政府 B.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35.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更增添了鲜明的多民族色彩,这主要得益于( ) A.汉文化被各少数民族学习吸收 B.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C.各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D.继承了历代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36、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尚书——门下——中书

C、中书——门下——尚书 D、门下——中书——尚书

3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的意义在于(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择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 38、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职权有分工,监督,无合作 ②三省的运转机制是:中书----尚书----门下 ③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④户部主管赋税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9、科举制作用不包括( )

A、强化了国家的统治基础 B、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C、削弱了士族地主的势力 D、禁止了士族地主入朝作官

40、 一次,唐太宗“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

A、天下的文人都成了英雄 B、天下的文人都为唐朝所用 C、唐朝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了 D、唐朝创设了新的选官制度 二、非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史上,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期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其选人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时,这种选人制度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后果?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2分册第4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