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Word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Word版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4/30 19:21:44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

1.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选D 格里菲思实验只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体内转化实验部分,实验的结论是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该实验并没有证明,而证明工作是由艾弗里来完成的。

2.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它将蛋白质与DNA分开进行研究

D.用烟草花叶病毒等进行实验,证明了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解析:选B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证明该“转化因子”是DNA的科学家是艾弗里,他提取S型细菌的蛋白质、多糖、DNA、脂质等,分别将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证明了只有加入DNA 时,才可以实现R型细菌的转化。

3.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都含S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解析:选D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DNA中不含S元素;T2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中。

4.下图是科研工作者重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步骤,分析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起转化作用的物质是DNA B.1、2、3组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C.第4组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转化成了R型菌 D.该实验证明灭活的S型菌可以复活

解析:选B 该实验并未将S型菌的各组成成分分开研究,因此不能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S型菌的哪一种物质。第4组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使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而不是灭活的S型菌复活。

5.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 A.⑥①②④③⑤ C.②⑥①④③⑤

B.②⑥①③④⑤ D.②⑥①④⑤③

解析:选C 该实验首先要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然后将标记的噬菌体和未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使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搅拌,离心,最后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DNA和蛋白质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情况。

6.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可引起动物致死性肺炎,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现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无荚膜肺炎双球菌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注射

到小鼠体内,则下图中结果不正确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选D 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的物质中,只有DNA才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使小鼠致死。④组中虽然有DNA,但DNA酶会使DNA水解,致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不能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故小鼠应表现正常。

7.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以上4个实验中放射性出现的主要位置依次是( )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解析:选D 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①、③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②用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DNA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④用15N可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菌体内,而DNA可以进入细菌体内,故放射性会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8.如图所示,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组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侵染植物细胞后,在植物细胞内增殖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解析:选D 杂种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质外壳和病毒乙的核酸组装而成的,核酸为遗传物质,所以子代病毒应与病毒乙相同。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

35

S标记的甲组噬菌体不进行

搅拌、32P标记的乙组噬菌体保温时间过长,则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

A.甲组的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甲组的沉淀物中有放射性 C.乙组的沉淀物中无放射性 D.乙组的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解析:选B 如果对35S标记的甲组噬菌体不进行搅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从细菌表面脱离,则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放射性;如果对32P标记的乙组噬菌体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细菌内释放出来,则乙组上清液会出现一定的放射性。

10.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相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B.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离心的时间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也可以用N标记蛋白质和DNA

解析:选C 格里菲思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证明遗传物质是DNA,只是推测S型细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把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离心的时间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离心时间过长、过短均能影响实验结果。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含有N,做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不能用该元素标记蛋白质和DNA。

11.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 1.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选D 格里菲思实验只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体内转化实验部分,实验的结论是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该实验并没有证明,而证明工作是由艾弗里来完成的。 2.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