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生物易错题解题大全(含答案) - 图文
A. 甲图的细胞是根尖分生区细胞,主要的变化是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 乙图的细胞应该是浆细胞,原因是内部的线粒体比较多。 C. 丙图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在2结构中进行的。
D. 三个图都是真核细胞的结构图,细胞是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有差
异,都不能够进行有丝分裂。
【范例07】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系列(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 )
A. 无法继续合成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C.可以被加工成熟 D. 无法被分秘到细胞外
【错题分析】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严造成的,没有理解图中P肽段的功能。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必修一第三章细胞器的中的生物膜系统的各细胞器的分工协作,中等难度题目。解答本题是需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1.合成肽链的场所2.肽链合成后的加工过程。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先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然后交给高尔基体再加工,最后由高尔基体形成高尔基体小泡与细胞膜结合,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在该题中P太短功能缺失后,合成的分泌蛋白就不能进入内质网中,也就不能被高尔基体在加工,也就不用谈分泌到细胞外了。但是 ,在核糖体中的合成照常进行。【正确答案】D
【变式练习】下列图像是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合成过程,有关该改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的多肽链不需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直接折叠形成蛋白质. B. 在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多肽链 ,其氨基酸的顺序是一致的。
C. 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如果脱去了100分子的水,该多肽链的游离的氨基至少是2个。 D. 不同的多聚核糖体结合的①是相同的,但合成的多肽链不同。
【范例08】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生物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是( )
A.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 C.胰岛细胞的线粒体外膜
B.神经元的线粒体 D.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膜
【错题分析】糖蛋白的功能很多,主要的功能有免疫、识别等功能。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主要是分不清不同的细胞膜或细胞器上有没有糖蛋白。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上没有糖蛋白,所以BCD三项不选。 【正确答案】A
【变式练习】下列有关糖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细胞融合时,植物细胞很难和动物细胞融合在一起,主要原因是糖蛋白的相互识别功能。 B.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会出现排异反应,主要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与外援细胞或器官发生了体液免疫。
C.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是通过糖蛋白的免疫功能。
D.癌变的细胞,糖蛋白的含量增多,可以随处游动,使其他的细胞失去免疫功能。 【范例09】下列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变化图解,下列关于该图解的叙述,
- 13 -
正确的是( )
A.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在CE段该细胞中有中心体在起作用
B.该细胞中的细胞膜、核膜及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中心体膜构成生物膜系统
C.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CD段该细胞赤道板处已形成细胞板 D.在AC段合成蛋白质时,DNA分子不需要进行解旋
【错题分析】本题综合比较强,涉及到生物膜、DNA复制和有丝分裂图像的识别。错选B的原因是中心体是否有膜搞不清楚。错选C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的区分赤道板和细胞板。错选D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的读图、搞不清DNA复制的时期和过程。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也就是图中的A―――C,在有丝分裂的末期,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细胞板。赤道板是不存在的结构。在合成蛋白质是需要基因的指导,要转录出mRNA,所以要解旋。 【正确答案】A
【变式练习】下图是某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和DNA含量变化图,请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二的时期对应的图一的CD中的一个区段 B. 图二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条,DNA也是4. C. 在AC段完成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 图二的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
【范例10】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错题分析】本题出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的判断各时期的染色体数为、DNA含量。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数为、DNA含量的变化的计算。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DNA的数量是染色体的两倍。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染色体的数量和DNA的数量是相等的。根据题意很容易计算出该细胞分裂后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含量。【正确答案】C。
【变式练习】根据下列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像中DNA和染色体的比值是2:1. B. 该图像中间出现了赤道板,分裂结束后形成细胞壁。 C. 该图像的前一个时期,DNA:染色体的比值是2:1. D. 该图像中的染色单体数是DNA的两倍。
【范例11】已知某多肽是由几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其中含有三个氨基和两个肽键,下列分子中哪几种是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错题分析】本题如果不能正确的判断出那一种是氨基酸,那种不是氨基酸,就很容易做错。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缩合。根据所学的氨基酸的通式,我们很容易判断出①、④、⑤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而其他的都不是。【正确答案】D
- 14 -
【变式练习】下图是一多肽化合物,请认真分析,选择正确的答案( )
A. 该化合物是三肽化合物,形成过程中,共形成3分子的水。 B. 该多肽化合物含有游离的羧基是两个,游离的氨基是1个。 C. 该化合物水解后,会形成4种氨基酸。 D. 该四种氨基酸可以形成24种三肽化合物。 【范例12】将质量为xg的苹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h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由此得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变化量 O2吸收量(mol) CO2释放量(mol) O2相对浓度(%) 0 0 1 1 0.1 0.8 2 0.2 0.6 3 0.3 0.5 5 0.35 0.4 7 0.5 0.5 10 0.6 0.6 15 0.7 0.7 20 0.8 0.8 25 1 1 A.O2相对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强度均最弱 B.xg的果肉在O2相对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0.15mol C.贮藏苹果的环境中,适宜的O2相对浓度为5%
D.在O2相对浓度为3%时,苹果细胞既有无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
【错题分析】本题容易出错的原因是对有氧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关系弄不明白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放出二氧化碳的多少和消耗葡萄糖的关系。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大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机理。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看出吸收的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是消耗葡萄糖的6倍关系。进行无氧呼吸是,不吸收O2,释放CO2的量是消耗的葡萄糖的两倍。所以xg的果肉在O2相对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0.3/6*180+(0.5-0.2)/2*180=0.15mol。在O2相对浓度为5%时,通过计算,此时有氧呼吸不是太强,无氧呼吸也较弱,总体消耗的葡萄糖最少。在7%以下时,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正确答案】A。
【变式练习】某同学对天竺葵进行了研究,做了以下记录,请根据记录计算天竺葵植物一天内积累的葡萄糖的量是多少?(把该植物放在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 h环境下)( ) 30℃ 一定光照10 h 释放O2 640 mg 黑暗下5 h 释放CO2 220 mg 15℃黑暗 5 h释放110 mg CO2 A. 940mg B.1113 mg C.378 mg D. 765mg
【范例13】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过氧化氢酶的存在可以将其分解为水和氧气,其催化活性可用如下方法测定:用打孔器将滤绕制成小圆片,浸泡在含酶的过氧化氢缓冲液中,实验开始时,小圆片沉降在溶液的底部,但后来会浮出液面,记录小圆片上浮的时间,用时间的倒数来表示过氧化氢的催化活性。为研究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重复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圆滤纸片进行到一定时间后开始上浮的原因是 。 (2)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用缓冲液的目的是 。
(3)根据图中的曲线描述反应物浓度与过氧化氢酶催化速率间的关系 。
- 15 -
(4)当底物浓度超过140mol·L1时,反应速率不再加快的原因是 。 (5)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以实验,:(4分): ①取6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在A1、B1、C1中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缓冲液和小圆滤纸片,在A2、B2、C2中加入适量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请完成以下步骤: ②
。 ③ 。
【错题分析】导致本题部分内容出错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过氧化氢缓冲液大的作用,第二,不能正确的读图、识图,第三对探究性实验的实验步骤掌握不规范。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过氧化氢缓冲液的主要作用保证过氧化氢的浓度反应过程中不变,也就保证了反应物浓度为定值,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证单一变量的顺利进行。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气。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速度不一样,产生的氧气量也就不一样,反应速度快的小圆片上浮的就快。影响反应度的因素除了温度、pH以外,还有反应物的浓度、酶的浓度,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定量时,由于酶的催化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定量时,反应速度不在加快。通过阅读题意,在(5)问中已经写出了加入的物质,但没有体现出本实验要求探究的问题------探究不同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应该接下来应该控制不同的温度,最后测定圆片上浮的速度。
【正确答案】本题正确答案是:(1)由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2)维持反应溶液中PH值的稳定(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增大酶的催化速率增加,当底物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酶的催化速率不再增加(4)酶已达到饱和(5) ②将A1和A2、B1和B2、C1和C2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下水浴一段时间,到达设定温度后,将A2、B2、C2中的过氧化氢酶溶液分别加入到A1、B1、C1中。③测定A1、B1、C1内滤纸片上浮的时间。
【变式练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化合物。仔细分析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
(1)在A图中,在a位置,酶催化的的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所体现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表示的是胰蛋白酶催化某种物质(底物)分解(温度保持37 ℃,pH保持在最适值)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达到140min以后,生成物的量不再变化,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可以使生成物的量继续增大?
(4)某同学欲探究pH影响胰蛋白酶的活性,请自行设计实验,写出简略的实验步骤。
【范例14】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配制10%、20%、30%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
- 1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