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4:18:08

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 (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

指导要点:①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②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③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④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

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二、探索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 (板书: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

4.提问。

(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

(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了吗? (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1.提问.

(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 (3)大家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 (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

(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研究的?

(6)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

(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

(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

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对比,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

(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

(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小结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的物体。

搜索更多关于: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 (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 指导要点:①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