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
9.(2015·山西四校联考)图1是对酶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图2、3、4、5、6、7是在不同条件下某种酶促反应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可以解释酶具有专一性,由图5和图7可判断该酶很可能是麦芽糖酶
B.图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作用,由图3可判断该酶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由图4可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受pH的影响
C.图6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剂
-
+
D.图3和图4中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
[解析] 图1中的酶为b,其只能和c结合发挥作用,而不能和a结合,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图5反映出随着蛋白质酶处理时间延长,酶活性降低,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麦芽糖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图7说明该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故据两图判断该酶可能为麦芽糖酶。图2曲线说明加酶时生成物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短,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图3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的最适pH均为A对应的pH,图4说明在不同pH条件下,该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B点对应温度。图6曲线中,加Cl-的反应速率明显高于不加Cl-的,加Cu2+的反应速率明显低于不加Cu2+的。温度较低时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温度较高或pH过低、过高均直接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答案] D
10.(2015·长春模拟)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 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 [解析] 题图为细胞呼吸的全过程,①②过程为无氧呼吸,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a、b、c、d、e分别表示丙酮酸、CO2、[H]、O2、酒精;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产生[H]。
[答案] D
11.(2015·合肥一模)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适宜温度条件下,氧气浓度变化对某植物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氧气浓度为C时某植物呼吸方式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欲让某植物贮存更长时间最好选择R点对应的氧气浓度 C.R点时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的基质 D.欲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一定需要遮光处理
[解题指导] (1)A、R点植物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R点植物细胞消耗的有机物最少。
(2)如果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测定其呼吸强度应采取的措施是遮光处
理。
[解析] 本题考查O2浓度变化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与识图分析能力,难度中等。氧气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多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既有无氧呼吸又有有氧呼吸,A正确;在R点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最少,是贮存植物的最佳氧气浓度,B正确;R点时植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光下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欲测呼吸作用强度就要遮光处理,D正确。
[答案] C
12.(2015·商丘模拟)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解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 [答案] C
13.(2015·广东惠州二次调研)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 )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只进行无氧呼吸 C.可能死亡
D.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装臵一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装臵内的CO2,则装臵内气体变化只是由O2体积变化引起的;装臵二中蒸馏水对气体变化没有影响,则装臵内气体
变化是由O2、CO2体积变化共同引起的。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放出CO2体积等于消耗O2体积,则装臵一中液滴左移,装臵二中液滴不移,A错误;只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O2放出CO2,则装臵一中液滴不移动,装臵二中液滴右移,B错误;若酵母菌死亡,则装臵一和装臵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C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消耗O2放出CO2,但是放出CO2体积大于消耗O2体积,则装臵一中液滴左移,装臵二中液滴右移,D正确。
[答案] D
14.(2015·临沂调研)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下列变化一定不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是( )
A.丙酮酸的生成 C.乳酸的生成
B.丙酮酸的转化 D.CO2的生成
[解析] 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被转化为乳酸或在线粒体内继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因此CO2的生成一定不发生在人体的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 D
15.(2015·洛阳期末)在植物细胞中,葡萄糖的分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B.后面合成ATP所用的能量来自前面ATP的分解释放 C.只发生在细胞缺氧时
D.ATP的生成量大于ATP的消耗量
[解析]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与理解能力。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图示只表示葡萄糖变成丙酮酸的过程。A、C选项,题图过程表示葡萄糖变成丙酮酸及[H]的过程,可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选项,从图示过程分析,葡萄糖变成丙酮酸及[H]的过程中有ATP的消耗与生成,前面消耗ATP用于葡萄糖的磷酸化,后面产生的ATP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选项,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有ATP的净生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