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题库
一、名词解释
1、NAT:网络地址转换。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T路
由器上将其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因特网连接
2、DNS:域名系统 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转换成IP地址
3、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TCP连接进行可靠地传送 4、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规定了两个相互通信的SMTP进程之间如何交换信息
5、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提供一种称为即插即用连网的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
6、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
7、VLAN:虚拟局域网 。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而这些网段数据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8、传输时延:是指一个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帧到数据帧发送完毕所需要的全部时间,也可以是接收站点接收数个数据帧的全部时间
9、传播时延/发送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10、流量控制: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1、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数据交互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2、拥塞控制:防止过度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用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
13、 动态文档:与www文档有关的计算机程序,它能生成所需的文档
14、频分复用: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15、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每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序。所有用户在不同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16、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也在发送,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编号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
17、分组交换: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18、电路交换: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三、
1.OSI七层参考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四层模型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与其相应的意思
(1)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2)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3)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4)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5)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6)往返时间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7)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① 按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域网PAN ② 按用户:公用网、专用网
5.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资源共享、数据通信
6.三网融合及分别代表什么
(1)电信网络: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 (2)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电视节目
(3)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够迅速传送数据文件,以及从网络上查找并获取各种有用资料,包括图像和视频文件
7.TCP/IP每层解决的问题 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
传输层:通信问题 应用层:
8.搜索引擎的分类和作用 全文检索搜索引擎:通过搜索软件到因特网上的各网站收集信息,找到一个网站后可以从这个网站再链接到另一个网站,像蜘蛛爬行一样 分类目录搜索引擎:用户可根据网站设计好的目录有针对性地逐级查询所需要的信息,查询是不需要使用关键词,只需要按照分类,因而查询的准确性较
9.TCP/IP各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和格式 TCP/IP层次 协议数据单元 格式 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帧检验序列 版本,首部长度,区分服务,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数据部分 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号,数据偏移,窗口,检验和,紧急指针。数据部分 请求格式:方法,URL,版本,首部行。 响应格式:版本,状态码,短语,首部行。 网络接口层 数据帧 网络层 数据报 传输层 报文段 应用层 报文
10.RIP协议如何启动(版本、算法)
RIP协议如何启动:某路由器刚启动RIP时,以广播或组播的形式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相邻路由器的RIP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回送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
路由器收到响应报文后,修改本地路由表,同时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广播路由修改信息?相邻路由器收到触发修改报文后,又向其各自的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在一连串的触发修改广播后,各路由器都能得到并保持最新的路由信息?
11.SWITCH的地址学习和转换流程 地址学习:若从某个站A发出的帧从接口x进入了某交换机,那么从这个接口出发沿相反方向一定可把一个帧传送到A。所以交换机每收到一个帧,就记下其源地址和进入网桥的借口,作为转发表中的一个项目。
转发流程:交换机收到一个帧时,先检查此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或者把它丢弃。、
12分组转发算法:
(1)从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IP地址D;
(2)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为网络逐个进行检查: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如果3和4都没能将IP数据报转发出去,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负责,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13.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及特点
1. 星型结构
(1)容易实现 (2)节点扩展、移动方便 (3)维护容易 (4)采用广播信息传送方式 (5)网络传输数据快
2.环形结构
(1)这种网络结构一般仅适用于IEEE 802.5的令牌网,在这种网络中,“令牌”是在环型连接中依次传递。所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是同轴电缆。(2)这种网络实现也非常简单,投资最小。 (3)传输速度较快 (4)维护困难 (5)扩展性能差
3.总线型结构
(1)组网费用低 (2)这种网络因为各节点是共用总线带宽的,所以在传输速度上会随着接入网络的用户的增多而下降 (3)网络用户扩展较灵活 (4)维护较容易 (5)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缺点是一次仅能一个端用户发送数据,其它端用户必须等待到获得发送权。
14.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CSMA/CD的要点: 1.多点接入
2.载波监听:检测信道 不管在发送前,还是在发送中,每个站都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 3.碰撞检测:边发送边监听 也称为“冲突检测” 在使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但必须边发送边监听信道),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15.TCP三次握手的原则 SYN=1 表示请求 ACK=1 表示确认
SYN=1 ACK=1 表示连接接受报文
16.HTTP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格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