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那时人们只是天然食物的采集者与捕集者,但由于当时人类生产力低下,破坏能力有限,并且环境容量相对很大,因而对环境影响不大,是局部性的,容易恢复,环境问题并不突出。 (2)发展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前 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环境问题随之发展并逐步加强。表现为:森林的大量砍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 (3)第一次高潮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出现,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发生,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大多发生在本阶段。 “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事件、米糠油事件; (4)第二次高潮(当代环境问题)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上。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水资源、能源短缺。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 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或具有普遍性、随后又发展为对全球
5
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就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主要包括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淡水资源缺乏问题、植被破坏、物种灭绝(即生物多样性)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以及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2、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 (1)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急剧增加; (2)噪声问题仍很突出; (3)氮氧化物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4)大气中有害物质(重金属、致癌物质等)如故; (5)水环境问题还未解决。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 ? 主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卫生和大城市的污染问题。 即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进程中,正步着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我国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1)森林生态功能较弱; (2)草原退化与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 6
(3)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耕地被占; (4)水旱灾害日益严重; (5)水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严重 (1)大气污染仍十分严重; (2)水污染状况远未根本解决; (3)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4)工业固体废弃物增加。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1、控制人口; 2、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3、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节 环境科学 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该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酝酿于20世纪60年代,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研究内容(狭义)(次生环境问题) (1)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7
(2)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和规律; (3)环境污染的危害; (4)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价和环境预测; (5)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防治; (6)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 (7)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8)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 (9)环境管理。 2、任务 抓住人类与环境这一矛盾的实质, 研究其间的对立统一规律, 掌握其发展规律, 以便能动地改造环境并积极调节其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促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化。--------改善环境质量 ★ 具体化的研究任务: ? 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规律; ? 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 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