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台阶教案 新人教版
《台阶》
教材简介: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反映出父亲那一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代价,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韧不拨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极端落后的状况的心声,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3.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4.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诱思探究法。 课堂组织过程: 【一】导语设计
师:(出示幻灯片创设情景并播放背景音乐)
我们刚学过朱自清的《背影》,透过朱先生饱含深情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的身影。我们的老父亲,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添了皱纹。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就是我们的父亲,这就是深爱着我们的老父亲。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再次走近父亲,感悟父亲 。(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明确目标、积累字词 1、师:了解作者,出示幻灯片
学生齐读幻灯片上的内容: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2、写作背景介绍——回首七八十年代
在七八十年代,人民经济困难,父亲在艰苦的工作下也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开支。在那时,台阶高的家庭就代表地位高,当时我们家只有三级阶梯,被别人看不起,父亲就想把家里的台阶修高一点!作者在这一故事下就写出了《台阶》。
3、明确目标: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1
(3)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4)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4、积累字词:指生读字音,然后学生齐读一遍
凹凼( ) 尴尬( )烦躁( ) 嵌着( ) 黏性( ) 胯骨( )门槛( ) 磕烟灰( ) 【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小说?通过小说的三要素。
2、请速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二、研读课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幻灯片展示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为了造屋付出了哪些艰辛?小说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找出来,体会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新屋造好了,父亲却变得怎么样了? 师生交流: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生甲:因为父亲认为“我们家的台阶低”。
生乙:因为在“我”的家乡,乡邻们常认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很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新屋的?
生甲: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生乙: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生丙:细节刻画。冬天砍柴卖柴,不知道他卖了多少钱,只知道“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是个细节描写,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数量来说明父亲冬天为建造新房的辛苦。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样了?
生甲:不自在——放鞭炮时的描写;(21段) 生乙:打招呼不自在(27段)
生丙:身体垮了——抬石板时“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生丁:挑水时“腰闪了”(28段) 生戊:“若有所失”——劳动人民的本色。 三、课堂延伸,激发情感
1、师:台阶的描写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过程就是父亲一生的浓缩,从台阶上集中反映了父亲的多种品质。你是否体会出文中的“台阶”还有更为深刻的含义。
父亲对社会地位的不懈追求,以及他那不断上进的精神。
2、师: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甚至到了抠门小气的程度,这样的异常艰难,本已十分感人了。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