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高考(2016-2018)语文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三年高考(2016-2018)语文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0:06:38

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强调的是稀少,与“走近大众”不符。“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出自元末诗人高明的《琵琶记》,意思是科举时代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但一旦考上,皇帝封官赐爵,天下人就都知道了,与文物从“专家”到“大众”的过程不相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表达的是对朋友的鼓励,对未来的期许,与题干要求不一致。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又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从原文出发,理

解题干所说的“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的含意,然后分析所给诗句的含意,仔细对比,找出答案。分析诗句时既要理解诗句的表层含意,又要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意思是说文物以前只是专家学者研究赏玩之物,现在文物普遍得到大众的认识,走进了普通人家。所给四组诗句中,能体现出这一含意的应为D项。 三、【2017年高考北京卷】材料三

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

21

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 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 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 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6分) 【答案】 6.C 7.A

8.含义:要点一: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内涵。

要点二:把文物拿出来,在展厅或线上展示出来,有些可以用起来。 要点三: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

作用:要点一:发挥文物在公共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要点二:使更多文物得以展示,使文物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理解。 要点三:有利于一些文物的保存与保护。 【解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解答时要注意:①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

22

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将题目材料信息代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扩大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曲解文意等问题。本题A项和B项可由材料三第一段概括得出,D项可由材料三第二段“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概括得出。C项将原文中的“升高”曲解为“降低”,属于曲解文意。

7.试题分析:A项“减少了”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由原文“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

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可知,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比原来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由原文“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可知C项和D项正确;由“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可知B项正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从高考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

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已然、未然有意混淆,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因果颠倒,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偷换概念。解答时考生要把选项归位,通过与原文对比,找到答案。本题难度不大,由题干可知,选项信息集中在原文最后一段,考生只需找到每个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信息,仔细比对,就可得出答案。

第二问,材料一首段提出“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由此可概括出在公共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材料二首段提到“数字技术??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下文接着以动漫技术、移动应用程序、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具体阐述了数字技术使文物得到展示,使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物;材料三首段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第二段又强调“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可见使文物“活”起来更有利于保护文物。

2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理

解概念时要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本题考查“文物‘活’起来”的含义,解答时就需要通读三则材料,分别找到“文物‘活’起来”(或与“文物‘活’起来”相类似的表述)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筛选出能解释“文物‘活’起来”的内容,然后分析归纳就可得出答案。分析作用,要在通读三则材料的基础上,整体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找出能体现“文物‘活’起来”作用的内容,分点概括即可。因为三则材料都属于总分式结构,所以答案信息多集中在材料的首段。 四、【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从脸谱说起 叶秀山

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强调的是稀少,与“走近大众”不符。“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出自元末诗人高明的《琵琶记》,意思是科举时代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但一旦考上,皇帝封官赐爵,天下人就都知道了,与文物从“专家”到“大众”的过程不相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表达的是对朋友的鼓励,对未来的期许,与题干要求不一致。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又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从原文出发,理解题干所说的“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的含意,然后分析所给诗句的含意,仔细对比,找出答案。分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