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组织学复习题
一.简述行政组织的含义、特征及构成要素
含义:行政组织是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起来的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含,静态的行政组织结构,动态的行政组织过程,生态的行政组织环境,心态的行政组织意识。
特征:阶级性,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发展性。
构成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组织人员,权责体系,财务设备,法规制度,技术信息,团体意识。
二.简述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机构的关系。
行政组织以行政机关为基础,是行政机关的综合体,而行政机关又以行政组织的原则为指导。行政组织制约行政机关,而行政机构的设置又以行政机关的职能为依据,受行政机关的制约。
三.试述英美法三国行政组织的区别。
英国的行政组织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中央行政组织采用内阁制,地方行政组织层级一般分为两级郡和区,大多数地方政府采用议会委员会制,由议会直接承担行政职责,不另设地方行政机关。
美国的行政组织包括联邦政府机构、州政府机构及地方政府机构。联邦机构政府由总统及总统直属机构、内阁及行政部、独立行政管理机构组成。地方政府机构由县政府组织和市行政组织,市政府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市议会制、市经理制、市委员会制。
法国的行政组织是保留议会制某些特点的总统制,一般称为“半总统制”。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地方行政组织分为大区、省、市镇等级。
四.简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
西方行政组织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世纪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传统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强调组织体制的完善和科学化管理,力图建立一个法制化的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体制。【泰罗科学管理论、韦伯的官僚体制理论、古立克的管理器七职能论】
行为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以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人在组织中的作用,力图从人际关系、激励机制着手发挥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积极性。【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巴纳德的组织要素与平衡论、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 系统权变理论阶段,这一阶段在总结前两个阶段组织理论各有不足的基础上,以整合的姿态从系统论出发,研究组织内外系统对组织活动的影响,进而提出从权变的原理加强组织的个案研究。
五.简述古代中国的行政思想。
古代中国的行政思想萌发于先秦时期,较为集中地反映在儒法道墨各家的学说中: 儒家,强调礼治、仁政、选贤任能、把义作为行为规范。 法家,强调以法为本,以法【行为准则】、术【治理方式】、势【权威】相结合治国,主张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与监督。
道家,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即国家对老百姓的事【社会事务】不要干预过多,并主张要善于用人。
墨家,墨家强调在国家治理中要政令统一和服从上级,要用人唯贤,重视上下沟通和参谋智囊的作用,重视节约。
六.简述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行政思想,及二者间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的行政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根据地政权建设和新中国国家行政管理实践的长期探索而逐步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理论,至今仍然是中国行政组织的知道思想,具体反映在: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性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职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原则、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上,毛泽东强调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这几点上。
邓小平的行政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行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明确提出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一系列原则、方针、政策。其主要内容有:行政组织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行政组织必须进行改革、行政组织必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要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七.什么是行政组织体制。
行政组织体制是指组织内部围绕着行政权力行使而形成的内部秩序,即以职权划分为中心的内部关系及行使权力方式所构成的具体制度。
八.简述行政行为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国家权力进行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内容:设定或撤销权力,设定或免除义务,赋予或剥夺能力,变更法律地位,承认合法性,赋予特定物以法律性质。
九.简述行政授权的含义和类型。
含义:行政系统内,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些行政权力授予下级行政主体行使。 行政系统外,是指行政主体把行政权力委托给行政系统外的组织或个人代为行使。 类型:代理授权、委任授权、委托授权。
十.如何合理配置行政权力。
从政治领域看,国家公共权力的行使更为重视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从行政领域看,由于行政本身是实现通过政治所表达的国家意志和利益,因而更为强调执行的效果,重视时间、效率和准确性。国家公共权力在行政领域中的运用必然要求相对集中,以确保国家意志和利益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实现。
十一.简述首长制、委员制、完整制及分离制的含义。
首长制是指组织内的最高决策、指挥权力由首长一人执掌而形成的一种领导体制。【一长制、独任制】
委员制是指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和指挥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组成的集体或委员会执掌而形成的一种领导体制。【合议制、委员会制】
完整制是指一级政府的下属机构只接受本级政府的领导。【集约制、一元统属制】 分离制是指同一层次各组织或同一组织各单位,分属两个以上平行的行政首长或组织领导的体制。【独立制、多元统属制】
十二.简述行政组织结构的含义和功能。
含义: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内各单元的排列组合方式。
功能:效率、沟通、工作的满足感、组织的同一性【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物质基础】
十三.如何划分行政组结构的类型。
行政组织的结构可以按照纵、横两个主轴进行最基本的分类。 纵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的上下级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按照行政组织纵向层级的多少,可以分为金字塔型结构和扁平型结构。
横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中包含着各个职能不同的部门,彼此间是相互分工合作的平等关系,可以有以下集中分类角度,区域标准、管理职能、管理流程、服务的对象。 行政组织在纵向和横向的基础上演化出多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大致如下,直线集权式、直线职能式、直线参谋式、直线综合式
十四.简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
管理层次是在有效管理幅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级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宽。
十五.什么是行政组织环境。研究行政组织环境有什么意义。
含义:行政组织环境是指行政组织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活动和内部管理活动时面临的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组织存在、发展以及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意义:从宏观上看,行政组织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适应行政环境,合理地确定行政组织的目标和决策方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行政生态规律,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目的;
行政组织活动必然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适应行政组织活动环境的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系统,是行政高效化的前提和保障;
认清行政组织活动的环境是正确认识和转变行政职能,坚持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效益的重要前提。
十六.简述行政组织宏观、中观及微观环境的含义。
宏观环境是指处于行政组织之外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组织存在、发展与活动的一切因素或条件的总和,包括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对行政活动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是一切行政活动的环境基础。
中观环境是指单个行政组织活动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作为一级政府的行政机关及其下属机构的活动,以及这些机构内设的部门、单位的活动,包括体制性因素、团队因素、领导因素。
微观环境是指行政人员在其具体完成工作任务是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它涉及一个机构甚至一个更小群体的内部具体情况,也涉及到行政人员本身,是由行政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相结合构成的,可大致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个人因素三类。
十七.什么是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是指与行政相关的文化,它包含人们行政行为的态度、信仰、感情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方式和行政习惯等。
十八.试述国际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以及行政组织如何创建良好的社会国际环境。
行政组织环境的国际环境包括国际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国际自然环境对国家行政的影响主要与国内自然环境相关,国际社会环境对国家行政的影响则包括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和国际交往三个方面。
人类社会日益国际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任何国家的行政都会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此外,正确认识国际环境也是政府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重要依据。
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机构,重大国际事件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事件的临时性机构,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政府设置了相应的职能机构,国际组织的出现,是各国产生了相应的职能机构,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而行为准则和国际法的约束和调整。
培养组织成员的国际意识,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国际和平环境,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国际社会全方位的交流,
十九.试述民族与宗教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以及行政组织如何创建良好的民族与宗教环境。
民族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文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甚至会造成国家的分裂。民族环境影响着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组织的设置,影响着行政组织的体制,制约着行政组织权力的行使,关系着行政组织凝聚力的大小。
宗教因素在一些信奉宗教的国家里,对行政组织活动的应先是全面的和直接的。宗教环境制约着行政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推动或妨碍行政组织的管理活动。
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需要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乃至风俗习惯。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需要实行政教分离。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加强行政组织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都要受到法律约束。
二十.什么是行政组织的内部管理。
行政组织内部管理是对组织内部各要素的管理,即围绕组织内与人、财、物相关的事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其中人员管理是核心,资金管理是进行行政活动的保证,物材管理是行政活动所必须的条件和环境。
二十一.简述行政人员的含义及其行为特征。
含义:行政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内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 特征:作为社会人,行政人员有自身额利益追求。 行政人员是国家的雇员,通过完成公务从国家、行政组织得到相应的回报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
行政人员是通过形式国家权力来完成公务,权力形行使时直接影响到对象的权益。 行政人员在完成公务的过程中拥有相应的决定权力,个人意愿有可能影响权力使用的正当性。
行政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公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十二.简述行政基金和含义及行政基金管理的内容。
含义:行政资金是指行政组织为完成公共管理而用于内部活动的各项经费,包括人员费用,公务费用,物材费用,它来源于公共财政。
内容:预算管理,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行政组织的职责要求和财力的许可编制的,是行政单位活动的前提和准则,其核心问题是对资金的合理分配进行科学安排。
开支管理,关键在于明确开支范围,确定开支标准。其基本要求是按照预算掌握支出,保证计划开支的实现;按照业务进度掌握支出,保证业务发展的资金供应;按照各项规定掌握支出,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按照节约原则掌握支出,尽量减少行政消耗。
决算管理,决算是各种政策和预算执行后真实效果和真实规模的集中反映,并且是重新制定财经政策和预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决算管理,也是行政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制度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制度的建设和制度的实施。首先,要强化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其次,要加强支出管理制度建设。
二十三.简述行政基金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在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基础上,保证组织内部活动的正常进行。
任务:合理安排预算,按计划开支。努力节约开支,提高行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管理制度,实施依法管理。加强开支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搞好财务分析和考核,提高行政经费的社会经济效益,降低行政成本。
二十四.行政资金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行政资金管理的关键在于:要从编制好资金预算抓起。制定严格的开支标准。必须树立勤俭节约的指导思想。在管理行政资金的同时,还必须管好预算外的资金。
二十五.物材管理要注意哪些方面。
物材管理的核心在于,确保行政人员能顺利完成公务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行政资金的开支。因此,要特别注意一下几点:要有明确具体的配置使用标准。要从严控制配置物材的规格,以经济适用为原则。要在行政人员中形成“公私分明”的观念和风气。要把物材管理纳入行政人员的日常考核。行政组织各级首长、主管必须重视物材管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