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住宅项目设计说明概要 - 图文
平湖华孚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一、概况
1.区位概况
二.设计依据
1.《原金平纺织有限公司地块 规划设计条件》平规设﹝2008﹞74号; 2.《嘉兴市区容积率计算暂行办法》; 3.《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建设方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9.嘉兴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管理办法 1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11.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本项目位于浙江平湖市城西区。平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市区至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均只有一小时车程。沪杭高速公路、乍(平湖乍浦)嘉(嘉兴)苏(苏州)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连接线、杭(杭州)浦(上海浦东)高速公路等高等级道路在平湖市均有出入口。 全市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下辖7镇3街道,户籍人口48.5万,外来常住人口27万。 全市共分为中心城区、城南、城西、东湖、城北、经济开发区六个行政区。其中中心城区规划为城市形象集中展示区,东湖区是平湖高端住宅项目主要集中区域;城南目前集中了部分机关单位,未来市政府也将会搬迁至本区域。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6年,2000年被评为省级开发区,是平湖工厂的主要集中区域。城北区是伴随着旧城改造而发展起来。本项目所在地城西区随着04年城南路与旧城改造而逐渐发展起来,距离市中心距离近,区域成熟。 2.项目概况 项目地块位于平湖市环城西路西侧(原平湖市华孚金瓶纺织有限公司),项目北至嘉兴塘(河流),东至环城西路,南至金平小区,西至东王文港(河流),总用地面积:76593.4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住宅,可兼容性质为可沿环城西路可布置商业。 项目北西两侧临河,具有可利用的自然水系资源。东侧临环城西路,东面及东南面为已交付的新建住宅小区景乐丽都项目,锦城春天项目。项目周边居住小区比较多,已形成了一定的居住氛围,但项目南北两个方向的多个住宅小区多为80、90年代建筑,因此区域整体视觉形象受到一定的形象。 环城西路为老街区,道路比较狭窄,周边解放路、人民路、新华路为主城区干道,项目交通比较便利。 三、规划设计原则 为使本项目成为平湖市一道靓丽的建筑风景线,同时又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市场销售,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规划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1. 充分尊重和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元素,尽可能地利用基地原有元素,以此营造生态型社区; 2. 尽可能地拓展住区内部的景观环境空间,使其向各个居住组团延伸并与周边环境资源有机融合; 3. 平面布局注重居住建筑的组团围合效果和空间景观的差异性,通过密度和形态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社区空间;同时注重营造整体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群体天际轮廓。 4. 建筑类型和单体设计注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选择,这既包含多样的建筑品种和户型,也包含富有特点的外观造型设计; 5. 充分考虑社区的配套建设,在小区内设置完备、合理、实用的各类公建设施,并提供完善、便利的社区生活服务。 四、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处处考虑居民生活特点及要求,环境设计突出均好性。 2.突出小区内空间和景观的整体设计及安排,充分考虑小区居民在小区日常生活中享受到丰富多样的环境景观。 3.体现“绿色和环保”的精神,引入“生态建筑”的设计手法、通过对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的技术处理,使自然的阳光、风、绿化等与居民更亲近,远离噪音的污染。 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宜人社区。 4.住宅设计要求体现一定的舒适性,要求做到明厅、明卧、明卫、明厨、明餐厅的全明设计。套型应有多样性,适应性和科技性。套型设计,管道设计,结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前瞻性。 5.通过规划设计,消除地块内房产开发的死角,提高土地开发的价值与潜力。 化的城市天际线。 3.提供公共场所,增强人们的相互交流--构筑和谐社区 公共空间是大众最重要的室外生活场所.在改变私人生活空间的同时,必须提高公共空间的质量.中央绿地,公共广场,开放空间,商业休闲街,开放公共设施等等公共的场所,在这里,人们互相观望,彼此交流,进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六、总平面设计 1.总体规划及布局 总体规划规划格局以“大社区——小组团”为原则,充分利用项目周边及自身的景观优势,高层低密,低层高密,组团式布置,进行建筑排布。 强调空间分级:公共 → 半公共 → 半私密 → 私密。通过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来丰富空间层级,让住户在其中实现更多的生活形态,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为居住者营造一处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社区。 2.功能分区 规划利用依托社区道路骨架和不同的景观资源特点合理布置不同的住宅产品类型,整体上分为低密度占地的高层公寓区域及低密度容量的低层住宅区。 1)低层住宅区: 低层住宅作为本案的主打住宅类型,在综合考虑景观特色和私密性的基础上,将其布置在地块的西侧,充分利用双河汇秀的自然优势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本案低层住宅主要分为叠拼住宅和联排住宅两类。其中联排住宅作为豪华型居住类型布置在地块景观绝佳的区域,也是最具私密感的区域。而叠拼住宅则作为舒适型住宅围绕联排住宅在景观等级略低一些的区域布置。 整体的低层住宅区由南向北依次分为三个大小不同,特色各异的住宅组团 2)高层公寓区: 综合考虑城市整体空间、景观资源优势、居住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将高层公寓沿环城西路以板式结合局部点式的方式进行布局。 3.公共设施 五、规划设计方法 1.整体设计 在现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住宅组群的空间布局与环境景观的塑造常常相互分离,在设计程序上存在先后,环境设计常常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一个“补充完善的后续工作”,并且由于群体布局的限制,不能给环境设计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弹性,环境没能发挥对于住区营造的景观意义。 基地拥有优良的景观条件,而要强化居住与景观的联系,就必须采用整体设计的方法。即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从环境的角度,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景观环境对于住区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整体大气的社区形象和富有特色的高品质社区环境。 2.天际线设计 基地沿环城西路以高层及商业界面为主,规划采用东高西低,沿城市河道低承接城市道路高的围合社区形态。将商业沿环城西路展开,延续环城西路的商业界面。基地西侧布置的低密度住宅社区,在与城市公共河道对接的区域中形成开放的视线空间,形成富有变 社区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商业服务设施、沿街商业,会所这些公共设施通过结合广场、林荫道、绿化景观休闲带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公共活动和交往的场所。它们都是营造浓郁温馨、富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社区氛围的重要元素。 商业服务设施沿环城西路展开,并开辟出一定的场地用来提供给城市商业广场。通过与沿街景观的结合力求在延续整个环城西路商业气氛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商业品质,带动整条街的活力。 4.交通组织 规划的道路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营造安全、宁静的社区氛围,同时方便居民停车和出行为基本原则。 1).道路:出于对基地形态的考虑,我们在小区内设置了由6.0米宽的车行道及4米宽的景观化备用车道组成的环形车道。 2).出入口:由于地块与城市道路的对接面仅有环城西路一边,因此沿着环城西路分别设置了两个车行出入口和一个人行出入口。 3).动态交通:在各地块的交通组织模式上,强调“人车分流”。车行交通是通过社区主干道即可就近入库,并在地下组织停车,组团及中心花园形成纯步行环境。高层还结合部分步行道设置部分消防通道。 这种交通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车辆对社区生活环境的干扰,保证组团环境的完整,易于创造和谐、融洽的邻里生活与文化。 4)静态交通:规划中住宅均采用地下地下停车的模式,高层公寓部分公共车库车库直接与各建筑电梯相连,增强人们的可达性。而联排住宅和叠拼住宅停车则在总体地库中开辟出专属的停车位置,并尽量做到停车入户。这种停车形式较完整的保留地面庭院空间,并通过住户的地下空间的设计,在每户停放辆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地下活动空间。另外,规划结合道路和公共空间布置少量的地面停车,以满足社区商业,社区住户和访客临时停车需要。 地下车库面积为45807平方米,可停车约1123辆。 5)人行系统:小区人行出入口采用入口大堂的形式结合公共景观带真正的做到了人车分流。步行系统由社区公共绿化景观道、组团步行道、宅间步行道等形成层层展开递进的网络。 各组团内围绕绿化环境设置一系列连续变化、层次丰富的步行道,结合一系列景观广场、活动场地,成为环绕景观、建筑的空间纽带和社区休闲交往的场所。 6)消防通道:小区内的车道均充分考虑到了消防车的转弯半径及承载力。 5.景观环境营造 在整体景观的环境营造上,整个地块有着统一而完整的景观结构。从城市等级的公共开放景观、小区等级的共享景观、组团级的专属景观、高层宅间绿化、低层住户私家庭院级级展开。每个住区的住户不仅能够感受到公共景观带来的自豪愉悦感,也能体会到专属景观带来的满足感。 首先,结合小区人行出入口,在环城西路入口部分形成“前庭后院”的格局。外部的“前庭”强调公共性,将原本属于小区内部的用地贡献出来作为面向公共活动的开放绿地广场;内部的“后院”为小区内部的公共庭院,为住户进入小区提供了美好的感受。其次,结合15米城市沿河景观带,重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河岸景观带。第三,在高层、低层之间布置小区公共景观带,并与现有河道相呼应,不仅使得两部分不同类型的住宅相对独立,也大大增加了小区内部的景观面。第四,将社区内部空间合理分区,建立起组团间的景观脉络。最后,重点打造低层住区的第五立面景观,使之成为高层公寓区的天然花园。 七、建筑单体设计 1.建筑类型与户型设计 本案建筑类型丰富,包括高层公寓和公共建筑,联排住宅,叠拼住宅等多种类型住宅。 叠拼住宅作为本案的特色产品,为四层,区别于传统叠加一二层、三四层的分区而采用地下一层、一层、二层为下户,二层、三层、四层为上户,不管是上叠还是下叠都为从室外直接入户,做到户户有院,家家独立,不仅丰富低层建筑形态,而且进一步提升住宅品质。平均面积也小于传统叠加180以上的面积段,基本在165平米左右。 联排建筑比起一般的联排住宅更具独立性,而且组团空间也更具院落感。联排住宅以三层为主,户均面积为235平米。。 高层公寓户型按照一梯两户为主,小户型采用一梯三户的平面布置,既有90以下的经济户型也有155平米的奢华套型,给业主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2.建筑朝向和间距 住宅朝向基本户户朝南并户户朝景。建筑户型布局上注重并充分挖掘东西两侧的朝阳面和景观面。高层住宅间距按大寒日满窗日照大于3小时的要求来控制。叠拼住宅间距按照建筑高度的1.3倍来控制,联排住宅及对联排产生影响的叠拼之间的间距按照遮挡建筑高度的1.4倍来控制。 3.建筑风格和材料 本案低层住宅建筑风格定位为意式风格,整体观感力求清新典雅、舒适和谐,立面设计力求稳重大方,细节丰富,立面材料主要以涂料、面砖相结合,辅以局部的石材,形成精致而温馨的建筑外观,体现高雅的建筑品质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高层公寓为ARTDECO风格在立面主体色彩上采用暖色系列,体现质感,,立面材料以石材为主,形成精致大气的建筑外观,体现高贵奢华的品质。 ? 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 ?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 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 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 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 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 建设部令第111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 3.主要结构设计标准 1).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3).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 4).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5).本工程地基基础等级:乙级; 4.主要设计荷载取值 1) 恒荷载 设计恒荷载包括:设计建筑结构自重、设计的固定设备重量、设计覆土自重。 2) 主要楼面活荷载(kN/m2) (1) 住宅走廊、起居、卧室 2.0 八、人防设计 1.人防设计采用平战结合形式,地下设置人防地下室。 2.人防出入口与车库出入口结合。高层住宅部分按照地面建筑底层面积修建,多层住宅及商业配套部分基础埋深大于等于三米,按照地面建筑底层面积修建,埋深小于3米的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的2%修建。 九、结构 1.工程概况 该项目由10栋25层的高层住宅,15栋3~4层的叠拼及联排住宅及独立地库组成. 高层住宅带一层地下室;多层住宅带一层地下室局部两层。 2.主要结构设计规范 ?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 ?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 办公室 2.0 (3) 商业 3.5 (4) 车库 4.0,2.5(按楼盖类型及柱网尺寸区分) (5) 地面消防车道 20~35(按单、双向和无梁楼盖区别选择 ) (6) 住宅厨房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