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分析

浙江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分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2:44:37

精锐学习力研究院出品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试卷分析

一、试卷综述 (一)总体评价

1、基础知识及运用版块:稳中有变

语言运用版块跟去年卷子相比有三题更新,分别是第5题词语排序、第6题寓意概括、第7题诗句仿写。这不是简单的考点轮换,对考生来说,第5题可能从未“模拟”,第7题即便大量的模拟也于事无补,该题仿写示例由青天、芭蕉叶、露珠等意象构成一个有诗意的整体,这为形象思维能力强、语言表现力丰富的考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仿得好就是一首诗。假如只会机械模仿句子形式,充其量可得基本分。前4题题型稳定,但对学生结合语境辨析的要求则进一步提高。如第2题中“登陆”的“陆”是否该写为“录”,仅仅盯着“登陆电子邮箱”很可能产生莫衷一是的感觉,结合“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需输入密码”来辨析,正确答案才能水落石出。第3题中“热诚”与“热忱”词义有相通之处,语法功能有所不同,利用语感和多角度分析,双管齐下庶可化难为易。应对这样的变化,题海战术难以奏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才是良方。

2、现代文阅读版块:选材典范 第5题的《幽梦影》、实用类文本《社会建筑》和文学类文本《牛铃叮当》,均系名家手笔。而文言文《送丁琰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佳构,古诗《秦中吟·歌舞》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讽刺诗名篇。这些阅读材料,有文化,有艺术,有意蕴,有思想,不只是给试卷增添色彩,也是崇尚经典的积极尝试,为语文教学和语文命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3、古诗文阅读版块:设题灵活 如古诗鉴赏和《论语》解读,均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内容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看似平常,却见匠心,激活了“静止”的语文知识,实现了能力“互通”。尽管这种“填空”的结果呈现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恶衣恶食”等样式,但命题着陆点并非识记,而是理解和迁移,跟通常的“背诵默写”形似实非。此类题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4、作文版块:导向明确 写作考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模式,且努力突出三个“贴近”——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时代特征。以三位中外作家的话语为材料,从而引出“童真泯早”“拯救童真”等跟考生“零距离”,又非常“生活化”的话题,让考生容易“发声”,可写性很强。再以“综合上述材料”“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等明确了写作要求,提示了写作角度,限定了写作范围,能有效防止“套话作文”、宿构的鱼目混珠,为继续倡导和落实“真实写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审题应该较去年稍难。虽一

精锐1对1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

精锐学习力研究院出品

作家国籍有误,但不影响考生根据三作家的话写作答题。 (二)试题结构

试卷版块 基础知识及运用版块 (总分24分) 现代文阅读版块(总分29分) 社科类阅读 (9分) 文学类阅读 (20分) 题型与分值 选择题(每题3分) 主观题(分别为4分,5分) 选择题(每题3分) 主观题(每题3分) 主观题(分别为3分,4分,3分,5分,5分) 选择题(每题3分) 句读题(每题3分) 翻译题(分别为3分,4分) 填空(每空1分) 主观题(5分) 填空题、主观题(分别为2分,3分) 填空(每空1分,每小题2空) 作文 题量 5 2 2 1 4 3 1 1 2 1 2 3 1 分值 15 9 6 3 20 9 3 7 2 5 5 6 60 古代诗文文言文阅读版块(总(19分) 分37分) 古诗鉴赏 (6分) 论语(5分) 默写(6分) 作文版块(60分)

二、逐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解析】A按捺(nà);c扛(gāng)鼎之作;C拙(zhuō )见。

语音题为常规题型,基本的考点不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纵观浙江自主命题后的考题,在这一题目的设计中,最突出的是考查形近字和多音字,比如这次的“扛”,以及平常可能会读错的字,如按捺的“捺”。

给考生的建议:手头必须有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辞典(保证准确性),对于多音字做好辨析,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不同读音的意思,放置在具体的词语和语境中来记忆。 2.【解析】浙江今年的错别字题考查的都是音同形异字,譬如A项中的唇枪舌箭的“剑”字,B项中的“陷井”的“陷阱”。D项是本题最具迷惑性的选项,登陆的“陆”当为“录”,只要考生联系后面的“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即可判断出答案。

3.【解析】B项的“细大不捐”意思是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 没有选择。C项的“热诚”当为“热忱”,“热诚”的意思为热心而诚恳,“热忱”的意思支持某人或一项目标的激动迫切之情;达到狂热程度的积极热情。D项“不忍卒读”的意思为不忍心读完,常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非贬义词,在此不符合语境。 4.【解析】A谓语动词“表现”错误,当为“讲述”;B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工作”;C句需要在“在世界主要国家”前加上“让汉语”。

本题病因也较容易区分,主要考查的还是病句的六大类型:成分残缺或者多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表意不明等。 5.【解析】本题主要看“地上”、“画上”、“梦中”、“胸中”各自的特点,由此可找到对应匹配的选项。其实最好确定的当为画上,与之对应的只有笔墨淋漓,因此,答案只有在B、D两项中选,再看梦中,与之对应的最佳搭配当为景象变幻,因此,答案只能锁定为D项。 6.【解析】主要从太阳对云的抱怨、云对风的抱怨、风对太阳的抱怨等内容看清寓意,即不

精锐1对1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

精锐学习力研究院出品

承担责任,互相推诿,结果导致“雨不下,禾苗枯死”。

【答案示例】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

7.【解析】本题为仿写,需要认真审题,按照题意要求来完成。注意修辞和句式结构。 【答案示例】村庄,是一曲古老的歌, 炊烟是一缕动听的音符。 牧笛,悠悠一吹,它就醉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着会被永远拒之门外。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中所需要的改进。

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又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传统建筑语言的知识构架以及了解如何是哦那个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硬生生地打断了。它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建筑价值的转变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 8.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D ) A.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 B.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C.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 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解析】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改进”看出答案。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传统建筑因被滥用而遭拒绝,致使有人作出其语言已枯竭的论断。 B. 传统建筑就像古典语言一样,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C. 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 D. 传统建筑语言并没有侵蚀和污染,其原则可能已经被人重新使用。 【解析】本题可以从最后一自然段得出答案,明显C项不符合文意。 10.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3分)

精锐1对1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

精锐学习力研究院出品

【解析】本题属于概括题,可以从最后一自然段找到答案,“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等句子可以总结出答案。

【答案示例】①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②这是文化的选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耕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放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

精锐1对1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

搜索更多关于: 浙江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分析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精锐学习力研究院出品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试卷分析 一、试卷综述 (一)总体评价 1、基础知识及运用版块:稳中有变 语言运用版块跟去年卷子相比有三题更新,分别是第5题词语排序、第6题寓意概括、第7题诗句仿写。这不是简单的考点轮换,对考生来说,第5题可能从未“模拟”,第7题即便大量的模拟也于事无补,该题仿写示例由青天、芭蕉叶、露珠等意象构成一个有诗意的整体,这为形象思维能力强、语言表现力丰富的考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仿得好就是一首诗。假如只会机械模仿句子形式,充其量可得基本分。前4题题型稳定,但对学生结合语境辨析的要求则进一步提高。如第2题中“登陆”的“陆”是否该写为“录”,仅仅盯着“登陆电子邮箱”很可能产生莫衷一是的感觉,结合“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需输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