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城市生态环境对比论文

中外城市生态环境对比论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8:05:51

论中外城市生态环境对比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正文

一、生态城市的理论溯源与内涵 二、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三、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四、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带给我们的启迪 五、总论:

摘要:

现如今,世界各国正在生态城市的构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建设成就、获得宝贵经验。针对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简要阐述和相关案例的表述,希望得到一些启发和思索。

关键词:卫星遥感 生态赤字 生态工业园 电磁污染 田园城市

引言:

众所周知,进入到21世纪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方面追求营养,娱乐方面追求新元素等等。但就在生活水平逐日提高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例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北极冰川融化,从而使得世界上一些海拔地势较低的国家城市经常发生水灾;城市面积急剧扩大导致耕地林地面积大幅度降低。由于城市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由于其物质能量高度集聚、人类活动密集、环境变化剧烈、生态脆弱而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城市的生态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建造我们理想中的生态城市。

正文:

一、生态城市的理论溯源与内涵

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新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与大力推崇。尽管各个城市发展条件、发展具体目标和路径也不一致,但发展观却是相同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要使人类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发展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还要顾及人类的长久生存。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当代城市保持良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以及提供宜人居住条件开拓了一条新路。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生态城市则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理想形态。1898年英国社会学家E.Howard创建的“田园城市”学说,标志着近代生态城市思想的发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最早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概念。1984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认为,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最大限度发挥,居民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以保证的一种人类聚居环境。1987年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将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从最初的简单的包括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和强调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特征,发展到涉及城市社会公平、法律、技术、经济、生活方式和公众的生态意识等多方面的丰富体系。根据理查德?雷吉斯的观

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形成自然、城市与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的结构。 1、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实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城市的价值取向所在。

2、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重在质的发展,而不仅是量的增长,因此它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产业,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的 生态化,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成为主要的利用对象,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

3、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应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自觉的生态意识,建立有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机制。

4、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它具备良好的净化功能和自组织、自调节机制,以保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物流、能流、信息流、生物流高效利用,自然的演化过程得到保护和发展。

5、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优美而富有生态文化内涵。

二、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堪忧,大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小城市环境现状虽尚好,但发展过程中若不对城市生态环境加强重视将会走上大城市发展的老路。现将列举我国一些城市生态问题。

大气污染: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三。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中国废渣年产生量已超过5亿吨,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放量。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为6000万吨/年,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

水土流失: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水体污染: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

搜索更多关于: 中外城市生态环境对比论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论中外城市生态环境对比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正文 一、生态城市的理论溯源与内涵 二、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三、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四、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带给我们的启迪 五、总论: 摘要: 现如今,世界各国正在生态城市的构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建设成就、获得宝贵经验。针对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简要阐述和相关案例的表述,希望得到一些启发和思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