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用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词中的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
水风轻,苹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曲中的扇面对,如卢挚的《节节高》: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
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有意思的是这个扇面对还是个错综对,本是应该“一叶扁舟”对“满江明月”的,为了在曲倒装。
3、衬豆对
我在《填词的对仗简述》中叙述过。在词里面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所谓“一字豆
停顿,以引起下文之意,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叫衬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如阕第四、五、六、七句: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将一字豆“望”字抛开,“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就成为工整
四、五、六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将一字豆“惜”字抛开对。又如:
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吴文英《高阳台》)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
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式。《明代著名曲家宁王朱权所著的《太和正音谱》中有“对式名目”一则,其中有云:
连璧对:四句对者是。鼎足对:三句对者是。联珠对:多句对者是。隔句对:长短句对相对,如《叨叨令》所对者是。”
4、鼎足对
三句对仗,在元曲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元散曲四大家之一的张可久的:
山花红雨鹧鸪啼,
院柳黄云燕子飞,
池萍绿水鸳鸯睡。
再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
和露摘黄花,
带霜分紫蟹,
煮酒烧红叶。
5、连璧对
四句对仗。如无名氏《叨叨令》:
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
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
这四句为连璧对,先后列出“长安路”、“邙山墓”、“乌江渡”(取霸王自刎乌江的典故)
典故)四种意象,分别冠以“黄尘”、“折碑”、“西风”、“夕阳”等修饰短语,使这四种意的色彩。
也有人认为按正宫《叨叨令》,此为鸾凤和鸣对。
6、联珠对(不要误作连珠对,不是一个对)
多句对仗,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句里有衬字)
自别后遥山隐隐,
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
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
掩重门暮雨纷纷。
7、叠句对、叠字对
曲中的叠字对和诗中的叠字对有差别。如
新啼痕压旧啼痕,
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
8、鸾凤和鸣对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
为儿女使尽些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些担山力。(邓玉斌《叨叨令》道情,有衬字)
9、回文对
回文对源于回文诗,也是历史久远,故在唐代上官仪“八对”中有一席之地。回文对一般过来作为下联,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