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暑假期间,李明实地参观了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所画的遗址图片,根据图片判断该遗址是( )
A. 山顶洞人遗址 B.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D. 大汶口原始居民遗址 【答案】C
2.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我们一般认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传说中的( ) A. 盘古和女娲 B. 元谋人和北京人 C. 炎帝和黄帝 D. 尧舜禹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在涿鹿之战中炎黄联盟最后打败蚩尤,后炎帝归顺黄帝,成为华夏族的祖先,人们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人文始祖。故选C。
3. 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绘制了大禹治水像(下图),此图能得到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A. 大禹治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B. 大禹用疏导法将洪水引入大海 C. 大禹建立夏朝,早期国家产生 D. 耒耜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 【答案】B
【解析】图片描述的是大禹手拿耒耜,不能直接观察到ABC项,通过图片只能印证耒耜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故选D。
4.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D.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都因为自己的暴政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由此可知答案选择B。
5. 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 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鼎是西周时期权力的象征,后来也成为了权力的代表性物品,所以材料中天子与诸侯大夫用鼎的数量并不能反映出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只能说是等级森严,是周礼约束诸侯等的一种形式。西周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所以C项的内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经济发展的问题。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6. 下列成语都与我国古代战争有关,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纸上谈兵 ② 退避三舍 ③破釜沉舟 ④围魏救赵 A. ②④①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③① D. ②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纸上谈兵发生于公元前262年,② 退避三舍是战国时期,是最早的战役;③破釜沉舟是秦朝末期,是最晚的战役;④围魏救赵是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由此可知,正确的时间顺序是②④①③,所以答案选择A。
7.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 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农具用于生产,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提高;各国开始变法以求在争霸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8.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任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推行县制 D. 奖励军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其措施包括奖励军功,即按照军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从贵族任战士到战士为贵族的变化正是这一措施下阶层的流动,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9. 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下图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
A. 公元前3世纪前期 B. 公元前3世纪后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