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 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试样含量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 B ) A. 2:1 B. 1: 2 C. 1: 1 D. 3: 1 8.磷酸的pKa1=2.12, pKa2=7.21,pKa3=12.66。当用0.200mol/L NaOH标准溶液滴
定浓度均为0.100mol/L盐酸和磷酸混合溶液时,可产生明显的滴定突跃最多为( B )。 A. 1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用强碱滴定磷酸,由CKa>9,最多只有两个突跃。 9.已知lgKHgY=21.8, lgαHg=3.16和下表数据
-3+
pH lgαY(H) 1.5 15.55 2.0 13.79 2+
3.0 10.63 4.0 8.44 若用0.01mol/L EDTA滴定0.01mol/L Hg溶液,则滴定时最低允许pH( B )。 A. 4.0 B. 3.0 C. 2.0 D. 1.5
10.用含有少量Mg的蒸馏水配制EDTA标准溶液,在pH=5.0时,用锌标准溶液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然后用上述EDTA标准溶液于pH=10.0滴定试样中Ca。测定结果将( B )。
(已知:lgKMgY=8.64,lgKZnY=16.5,lgKCaY=10.7,pH=5.0,lgαY(H)=6.45 pH=10.0,lgαY(H)=0.45)。
A. 偏低 B. 偏高 C. 基本无影响 D. 不确定
由ΔlgK≥5,可知,pH=5.0时,Mg不影响滴定,因此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准确。但pH=10.0时,Mg干扰滴定,需要消耗EDTA,所以结果偏高 11.已知CuI的Ksp=1.1×10,[I]=1 mol/L,?-12
-2+
2+
2+
2+
Cu2??1,EI?/I?0.54V,
2?2+-?,计算2Cu+4I=2CuI↓+I2在25℃的lgK??( B )。 ECuV2???0.16/Cu A. 反应不能发生,无法计算 B. 11.2 C. 5.6 D. 12.9 由已知CuI的Ksp=1.1×10,[I]=1 mol/L,?-12
-
Cu2???0.16V,可计?1, ECu2?/Cu?算得E
θ/
Cu2+/CuI
= E
θ/
θ
Cu2+/Cu+
+ 0.059lg(Ksp/αCu2+) =0.87
由lgK??n(E+ - E-)/0.059=11.2
θ/
12.下列关于副反应系数的定义,正确的是( C )。
A. ?Y(H)?[Y?][M][Y][M]; ?M?; ?M? B. ?Y(H)? [Y][M?][Y?][M?][Y?][M?][Y][M?]; ?M?; ?M? D. ?Y(H)? [Y][M][Y?][M]C. ?Y(H)?13.用K2Cr2O7基准物以置换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常以淀粉液为指示剂,其加入
的适宜时间是滴定至近终点时加入,若滴定开始时加入则会发生( B )。 A. 标定结果偏高 B. 标定结果偏低 C. 对标定结果无影响
D. 指示剂不变色,无法指示滴定终点。
滴定开始时加入淀粉,被吸附的碘单质不容易与Na2S2O3反应,需要加入过量的Na2S2O3
溶液!K2Cr2O7基准物的物质的量恒定,而被测物V增大,则浓度减小。
14.25.00 mL 0.4000mol/L H3PO3溶液与30.00 mL 0.5000mol/L Na3PO3溶液混合,稀释
至100 mL,则溶液的pH值为( C )。已知磷酸的pKa1=2.12, pKa2=7.21,pKa3=12.66。
A. 7.21 B. 7.69 C. 7.81 D. 9.94 15.下列操作中,产生负误差的是( D )。
A. 铬酸钾法测Cl,控制溶液pH=4.0
B. 吸附指示剂法测I,使用二甲基二碘荧光黄为指示剂 C. 铁铵矾法测Br,未滤过沉淀,亦未加有机溶剂保护沉淀 D. 铁铵矾法测Cl,未滤过沉淀,亦未加有机溶剂保护沉淀 16.下列叙述中,哪个不是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C )。
A. 称量形式必须有确定的化学组成 B. 称量形式必须稳定 C. 称量形式的颗粒要大 D. 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要大 17.对滴定突跃没有影响的常数或变量是( A )。
A.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CRed或COx B. 沉淀滴定法中溶度积常数Ksp C. 配位滴定法中的KMY, D. 酸碱滴定法中的Ka和Ca
18.下列情况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降低精密度)
(1)标定HCl溶液时,使用的基准物Na2CO3中含少量NaHCO3( A. )。 (2)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砝码( B. )。
Δm=m1-m2,由于第一次使用了磨损的砝码,则m1的真实质量比读数显示的要小,因此Δm减小。
(3)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并立即稀释至标线( A. )。
热溶液,体积大,冷却后,体积将减小,而m不变,所以浓度增大。 (4)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 D. )。 溶液未摇匀,则每次试验消耗都会发生变化,精密度降低
(5)平行测定中用移液管取溶液时,未用移取液洗移液管。( D )
多次测量,由于未用移取液洗移液管,前后两次会存在较大差异,使精密度降低!若只进行一次实验,则由c标V标=cV移,则c减小,产生负误差! (6)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 C ) 二、填空(15分)
1. 制备晶形沉淀的条件是 1. 在稀溶液中 2. 热溶液 3. 搅拌、缓缓加入沉淀剂 4.陈化
----
2. HCN (c1 mol/L) + Na2CO3 (c2 mol/L) 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 ([H]+2[H2CO3]+[HCO3]=[OH]+[CN]或[H]+C2=[OH]+[CN]+[CO3] [H]+C2+[HCN]=[OH]+[CO3]+C1 )。
建议用第一种,后两种由MBE和CBE得到。
3. 磷酸的pKa1=2.12,pKa3=12.66。溶液中H2PO4分布系数最大时(pH= 4.66); pKa2=7.21,溶液中HPO4分布系数最大时(pH= 9.94 )。
4.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 1. 单向性 2. 重复性 3. 可测性)。
5. 当用0.01mol/L EDTA 滴定浓度均为0.01mol/L的金属离子M和N时,若采用控制酸度方法,则准确滴定M离子(△pM=0.2, TE ≤ 0.3%)应满足?lgK?( 5 )。 6. 某一元弱酸摩尔质量为122.1,称取1.14 g,配制成100 mL水溶液,其pH为2.44,则该弱酸的pKa为( 3.85 )。
7. 在1 mol/L硫酸溶液中,用 0.1000 mol/L 的Ce(ECe4?/Ce3?=1.44 V)标准溶液滴
4+
2--+
-2-+
---+
--2-
??定等体积的0.1000 mol/L的Fe(EFe3?/Fe2?=0.68 V )溶液,计算滴定剂加入82%时电
2+
??对的电位E = ( 0.72 )V;化学计量点时电对的电位E = ( 1.06 )V,体系的当滴定剂加入 ( 50 )%时电对的电位E= 0.68V。 四、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
WFe2O3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
67.43%和67.40%。 计算:(1)平均偏差(2)相对平均偏差 (3)标准偏差;(4)相对标准偏差;(5)极差。(8分) 解:(1)x?67.48%?67.37%?67.47%?67.43%?67.40%?67.43%
5?10.05%?0.06%?0.04%?0.03%?0.04% d??|di|?n5?(2)dr??d0.04%?100%??100%?0.06% x67.43%(0.05%)2?(0.06%)2?(0.04%)2?(0.03%)2?0.05%
5?1?(3)S??di2n?1?(4)Sr?Sx??100%?0.05%?100%?0.07%
67.43%(5)Xm=X大-X小=67.48%-67.37%=0.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