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通史版第12单元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第37讲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37讲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目标解读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3.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重大史实 文艺复兴、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和经典力学体系、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1.文艺复兴 (1)背景
①经济(根本原因):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工商业的发展和 的出现。
②政治: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幸福;分裂割据的意大利涌现出多个自治的城邦;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熟悉拉丁文的学者到此避难。
③文化:天主教会的思想钳制;意大利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文化典籍;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响。 (2)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①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体现了资产阶级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知识拓展】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3)成就
领域
代表 人物 但丁
作品及思想
特点
《 》表达了对教会的憎恶
《十日谈》抨击封建道
薄伽丘
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歌集》提出要以“人的
文学 彼特
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他
拉克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 》称人
莎士
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
比亚
长”
《最后的晚餐》和《蒙
达·芬美术 娜丽莎》,用写实的绘画手
奇
法揭示人性
讽刺天主教会的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4)定位:以学习和恢复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问题思索】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新的具体存在,不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层层桎梏的有力号召。
《大卫》等作品体现人
米开朗 物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琪罗 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
者”
《西斯廷圣母》,他擅长
拉斐尔
画圣母像,被尊为“画圣”
(5)性质: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展开的思想解放运动。
(6)意义: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和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的兴起,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经济的发展。 【易错点拨】 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
2.宗教改革 (1)背景
①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改革教会的愿望日益强烈。 ③政治: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张
①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不是教会。 ③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④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⑤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等。
(4)扩展:继德国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也先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影响最大。
【易错点拨】 宗教改革中的新教领袖进行的是反封建斗争,但其斗争对象是天主教和教皇;新教的支持者代表新兴资产阶级,但其主要合作对象是反对罗马教会的国王。
(5)实质:是一场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6)影响
①政治和文教:脱离罗马教廷的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建立。
②经济:新教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3.启蒙运动 (1)背景
①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英法等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 ③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的思想从封建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文化: 取得重大进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儒学在欧洲的传播。 (2)核心:理性主义,即人们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①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 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②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3)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问题思索】 文艺复兴强调人有自由思考的权利;启蒙运动则强调人的思考、行动权利及怎样保障人的这种权利。
(4)进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5)代表
人物 国别 代表作 观点
《路易十四时代》 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伏尔泰
《哲学通信》 ②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三权分立”学说
法国 《论法的精神》 斯鸠 ②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 》 ①提出“天赋人权”及“人民主权”学说
卢梭
②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①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康德 德国 《纯粹理性批判》 ②“人非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亚当·
英国 《国富论》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主义 斯密 (6)影响
①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 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③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④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考点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2.全面评价文艺复兴 (1)积极方面
①思想方面: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消极方面
①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等。
②文艺复兴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性。 【史论结合】
史料 达·芬奇曾说过:“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他们熟读经典,却迂腐无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
——何亚平《科学社会学教程》
解读 史料表明,文艺复兴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由“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可知,文艺复兴关注对自然的研究,宣扬人文主义;由“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可知,文艺复兴崇尚科学知识,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问题 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背景 目标 性质 结果 范围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都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2)不同点
形式 范围 作用
文艺复兴
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 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
宗教改革
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
从德意志开始,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