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3)染色体消失;(4)异质体;(5)孪生苗;(6)半配合生殖;(7)辐射诱导;(8)化学药物诱导。 鉴定方法:
(1)进行细胞学鉴定,即检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及配对情况,这是较为可靠的方法。
(2)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单倍体与相应的双体正常植株相比,有明显的“小型化”特征,细胞及器官变小,植株矮小。
(3)鉴定花粉的育性,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
7、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1)缩短育种年限;(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3)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4)合成育种
新材料。
第十章 杂种优势利用
1、 基本概念:杂种优势、自交系、一环系和二环系、姊妹系、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指两个或几个遗传特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种等诸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自交系:指从基础群体(原始材料)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合的、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株系。
一环系:指从地方品种、推广品种、各类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或人工合成群体和品种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通称为一环系。
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
姊妹系:指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对来自同一个原始的基本株,按不同的农艺方向选择所得到的遗传基础绝大部分相同,只微小差异的同胞自交系。 一般配合力(GCA):是指一个纯系(自交系)亲本与其他若干个品种(自交系)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它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为可以遗传的部分。 特殊配合力(SCA):是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又称为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其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它是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
2、 作物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在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应注意什么问题
作物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1)杂种优势的普遍性,包括几个方面:1)生长势和营养体,营养生长方面杂种表现出苗势旺、成株生长势强、枝叶繁茂、营养体增大、持绿期延长等;2)抗逆性和适应性,杂种的适应性、抗病虫性、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御力都增强;3)生理功能方面,杂种的光合能力提高、有效光合期延长、光合面积与光合势增加、呼吸强度降低、同化物分配优化与灌浆过程延长等。4)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生殖生长方面杂种表现出结实器官增大、结实性增强、果实与籽粒产量提高等。5)品质方面,杂种表现出某些有效成分含量提高、熟期一致、产品外观品质和整齐度提高等。6)生化表现方面,
3、 对自交系有什么要求
“三高、两抗、一好”,即纯度高、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抗病、抗逆,农艺性状优良
4、 如何选育和改良自交系
自交系的选育:在自交系的选育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着农艺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高和纯度高这三点基本要求进行。自交系选育是一个连续多代套袋自交结合农艺性状选择及配合力测定的过程。即采用系谱法和配合力测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选育过程中形成系谱,最终育成符合要求的自交系。
自交系的改良:其改良的目的是,在保留优系全部或大部分优良性状并保持其高配合力特性的前提下,改良它的个别不良性状,提高优系的利用价值。改良的基本方法是回交改良法,即选一个或几个可以弥补优良自交系某些个别缺点的自交系作为供体,与轮回亲本杂交和回交,通过不同的回交次数控制双方在回交世代中的遗传比重,通过选择,保存具有供体的优良性状和改良自交系全部或大部优良性状的个体,再经过几次自交使基因型纯合稳定,最后选出的系就是原优系的改良系。在回交改良过程中,供体选择是个关键,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明显的、可以弥补被改良系某些缺点的优良性状,并且这些性状有较高的遗传率;第二,具有较高的配合力,较多的优良性状,没有严重的、难以克服的缺点。
5、 用于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有哪些?
主要有三大类:(1)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2)各类杂种品种;(3)综合品种或人工合成群体。
6、 对杂交种亲本的基本要求
“三高、两抗、一好”,即纯度高、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抗病、抗逆,农艺性状优良
7、 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
(1)要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2)异交结实率高;(3)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
8、 测定配合力的方法有几种?育种者常用的测用结合的方法是哪种?
有三种方法:(1)顶交法;(2)双列杂交法;(3)系X测验系法,包括多系测交法和共同测验种法。育种者常用的是此法。
9、 自交系间杂交种品种因亲本数目和组配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
(1)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如AXB。
(2)三交种,用三个自交系组配而成,组合方式为(AXB)XC。 (3)双交种,用4个自交系组配而成,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配成双交种,组合方式为(AXB)X(CXD).
(4)综合杂交种,用多个自交系组配而成。
10、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途径有哪几种?
(1)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2)利用标志性状生产杂种种子;(3)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
子;(4)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5)F2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6)雄性不育性利用。
第十一章 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1、 基本概念:雄性不育性、“三系”的定义及相互关系、“三系”的遗传结构
雄性不育性:是指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失去生殖功能,而雌蕊发育正常,可接受正常的花粉受精结实的特性。
三系: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自交系,遗传组成S(rr),其雄花不育,但雌蕊发育正常,
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在制种时用作母本。
雄性不育恢复系:正常可育,用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其后代恢复正常育性的品种或品系,遗传组
N(RR)或S(RR)。
雄性不育保持系:正常可育,用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仍能保持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品系。
2、 雄性不育的分类
两类:质核互作不育、核不育
3、 利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的遗传特点及相互联系。
方法:三系法。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系选育,也就是选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用来作为配制杂交种的亲本。第二阶段是杂交种的的选配,也就是选用不育系和恢复系作亲本配制成杂交种进行观察比较,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最佳杂种品种及其亲本组合。
4、 优良“三系”的要求(技术指标)
不育系:(1)不育度高且稳定,不育度和不育率达到或接近100%;
(2)具有良好的开花习性,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花期长,每朵花开放时间长,柱头外露等,有
利于接受父本花粉,提高制种产量。
(3)综合性状良好,配合力高,品质好,抗性强,易配置出强优势组合。 保持系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保持系就有什么样的不育系,所以对优良不育系的要求也是对保持系的要求,在选育工作中应该先按要求选育保持系然后再通过保持系传递给不育系。 恢复系:(1)恢复系是一个群体整齐性状一致结实正常的纯系; (2)它能使不育系的不育性完全恢复正常;
(3)它的恢复性不因世代的增加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4)恢复力强,配合力好,具有高产潜力,优良性状多 (5)遗传基础丰富,能与不育系保持较大的遗传距离;
(6)株高稍高于不育系,花期较长,花粉量大,有利于异交结实 (7)品质好,抗性强
5、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指标(选育标准)
(1)遗传性稳定,在大群体下,性状整齐一致;(2)育性转换特性明显,不育期间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率或小花不育率99.5%以上,连续数天能满足制种要求,可育期间群体可育株率100%,自交结实率30%以上;(3)开花习性有利于异交。开花时间与正常品种基本同步,张颖角度大,柱头大,外露率高,生活力强;(4)一般配合力高;(5)主要经济性状优良;(6)抗性好。能抗一种以上的病害。
6、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原理和方法。
7、 优良“三系”法制种和“二系”法制种的异同点和优缺点
第十二章 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 1、 田间试验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
(1)设置重复;(2)小区的随机排列;(3)局部控制。
2、 不同育种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1)选种圃,种植选择育种中当选的单株后代,杂交育种中的F1、F2以及F2后代的分离世代。
(2)鉴定圃,种植由选种圃中入选的株系。
1)初级鉴定试验。进入初级鉴定试验的株系数目一般比较多,而每一株系的种子量又较少,所以
一般不设置重复,采用间比法,即每隔几个小区设一对照小区。
2)鉴定试验。对初级鉴定试验或选种圃中入选的稳定株系进行进一步的田间鉴定。在鉴定试验中,
要设置重复,采用顺序排列的间比法试验设计,每一重复中仍设置对照小区。 (3)品系比较试验,也叫品种比较试验,是在育种单位的育种程序中进行的随后一项田间试验。采用设
置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4)生产试验、多点试验与品系繁殖
3、 进行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
对新品种的产量性能、生育特性、抗性表现等进行评价,确定新品种的使用价值和适宜地区。
4、 区域试验的方法和程序
(1)组织管理。由国家和省两级品种审定机构制定作物品种的区域试验办法。
(2)设立试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科研单位或良种场为试验点,试验点必须具有代表性且分布合理。 (3)试验设计。一般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不少于3次,参试品种一般在10~15个左右,最好不超过20个。一般只设一个统一的对照,但也可增设一个当地主栽品种作为第二对照。 (4)试验年限。一般应进行2~3年,至少需要连续进行2年。对表现突出的品种可在参加第二年区试时,同时参加生产试验。
(5)参试品种条件。申请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品系比较试验结果,以及自己设置的品种多点试验结果。一般要求比对照增产10%以上,或产量不低于对照,但具有其他突出的优良性状。
(6)总结评定。每年试验结束后,承试各点要按规定及时将试验资料上报给主持单位,由主持单位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后,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报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作为品种审定的依据。
第十三章 抗逆性育种
1、 基本概念:抗逆性、环境胁迫、抗旱系数、抗旱指数
抗逆性:作物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
环境胁迫: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受到病虫等生物因素侵袭外,也常常受到不良气候和土壤因素的影响,而使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这种不良影响称为环境胁迫或逆境。 抗旱系数:干旱胁迫下的平均产量与非胁迫下的产量比值。 抗旱指数:抗旱系数X旱地产量/所有品种旱地产量的平均值。
2、 作物逆境的种类
(1)温度胁迫:低温、高温
(2)水分胁迫:干旱和湿、渍害,干旱又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3)矿物质胁迫:盐害和酸性土、铝害
3、 作物所受的干旱类型
大气干旱、土壤干旱、混合干旱
第十四章 种子生产与管理
1、 概念:品种审定、育种家种子、良种、品种混杂、品种退化、品种更换、品种更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