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能恢复
E 强噪声暴露时间常,听阈明显下降,听阈提高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才能恢复
66.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原则
A 有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 B 排除其他致聋原因 C 纯音测定为感音性耳聋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67.对职业性噪声聋的分级必须排除哪种因素的影响
A 性别
B 接触噪声的时间 C 年龄
D 接触噪声的强度 E 工龄
68.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还包括
A 神经系统 B 消化系统 C 生殖系统 D 心血管系统 E 以上都是
69.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
A 噪声强度、接触时间
B 噪声的频谱、类型、接触方式 C 机体的健康状况和敏感性 D 上述A和B两项
E 上述A、B和C三项都是 70.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
A 总声级 B A声级 C B声级 D C声级 E D声级
71.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
A 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 B 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 C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D 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E 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
72.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新建企业的噪声容许标准为
A 85dB(A) B 75 dB(A) C 65 dB(A) D 55 dB(A)
E 90 dB(A)
73.生产性振动按作用人体的部分分为
A 垂直振动水平振动 B 全部振动部分振动 C 机械振动电动振动 D 全身振动局部振动 E 以上全不是
74.振动本身特性中,对机体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加速度、频率、位移 B 位移、振幅、加速度 C 接触方式、加速度、位移 D 频率、振幅、加速度 E 振幅、频率、速度
75.有关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以下错误的是
A 对神经系统能产生影响 B 可以引起高频段听力下降 C 可以出现雷诺征
D 可以引起肌无力、肌疼痛、肌萎缩 E 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7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为
A 发作性手指变白 B 感应迟钝
C 血管痉挛和变形 D 肌无力、肌萎缩 E 听力下降
77.影响振动不良作用的重要外界条件是
A 潮湿 B 高温 C 寒冷 D 热辐射 E 以上都是
78.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
A 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
B 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C 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D 多从手指近端开始 E 冷水复温实验阳性 79.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
A 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 B 有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
C 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 D 排除其他疾病 E 以上都是
80.我国《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中规定接触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
有效值不得超过 A 2m/s2 B 2 m/s2 C 5 m/s2 D 5cm/m2 E 6 cm/m2
81.以下哪种不属于非电离辐射
A 激光 B X射线 C 紫外线 D 红外线 E 可见光 82.射频辐射是指
A 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B 高频电磁场和紫外线 C 高频电磁场和激光 D 微波和激光 E 激光与X射线
83.微波对眼的主要危害是
A 结膜炎 B 晶体混浊 C 角膜炎
D 视网膜灼伤 E视网膜剥离
84.高频电磁场感应近区场和射频近区场的分界是
A 距场源1/2λ B 距场源1/4λ C 距场源1/5λ D 距场源1/6λ
E 距场源一个波长处
85.有关高频电磁场与微波作用的一般规律,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A 波长愈短生物学作用愈大 B 穿透能力取决于频率
C只有被组织吸收的电磁波才能发生生物效应 D 对机体的作用主要为器质性改变 E 是电磁辐射的一部分
86.下列哪种电磁辐射对皮肤无明显改变
A 微波 B 紫外线 C 红外线 D 激光 E X射线
87.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不包括
A 角膜的热损伤
B 热性白内障 C 急性角膜结膜炎 D 慢性充血性睑缘炎 E 视网膜灼伤
88.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的波长是
A 400nm B 320 nm C 275 nm D 297 nm E 180 nm
89.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
A 高温强辐射作业 B 高温高湿作业 C 夏季露天作业 D 以上都不是 E 以上都是
90.微波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是
A 白血病 B 贫血
C 血小板减少
D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 E 再障
91.防止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作用的正确措施是
A 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理布局 B 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理通风 C 场源屏蔽,湿式作业,合理布局 D 个人防护,远距离操作,合理通风 E 场源屏蔽,合理布局,合理通风 92.职业肿瘤的特点
A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 B 潜伏期长、发病年龄早 C 有一定好发部位 D 有一定的发病条件 E 以上全部
93.氯乙烯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
A 肝血管肉瘤 B 肺癌 C 皮肤癌 D 鼻烟癌 E喉癌
94.石棉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
A 白血病 B 直肠癌 C 肺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