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0万吨甲醇原始开车方案
10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原始开车方案
束后将二级加氢温度降至320℃.
升温硫化操作中应注意事项:
a、原料气中严格控制氧含量≤0.2%(V)。 b、升温介质中不允许含有NH3,以防造成钼流失。 c、硫化时严禁催化剂超温,若出现温升过快应立即停、切气,查明原因后方可再硫化。
d、升温硫化期间放空气体不可在精脱硫现场放空。 e、硫化空速一般控制在300~400h,最高温度小于450℃。 7、中温氧化铁的升温还原 a、升温还原流程:
6M32→过滤器(A或B) ↓ 预脱硫槽 ↓ 配氢阀 蒸汽
↓ ↓
N2→氮压机(双机) →升温炉→1#氧化铁→2#氧化铁→3#氧化铁→(二级加氢、氧化锌AB)→精脱硫现场放空
b、升温还原操作 ①升温
中温氧化铁脱硫剂的升温采用氮气(O2<0.5%)+蒸汽(大
45
-1
10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原始开车方案
于4吨/小时)
N2:F=5000Nm/h,O2<0.5%,蒸汽:>6.5t/h ②、升温速度和恒温阶段
氮气升温时可与两台氧化锌串联,待两台氧化锌温度升至120℃恒温结束后,将氧化锌切出保压。
从常温到100℃ ,可控制在20℃/小时,到100℃ 可适当放慢升温速率,使其慢慢升至120℃ ,然后恒温一段时间使催化剂能脱出物理水,并缩小床层各点的温差,恒温时间长短,可根据床层轴向温差决定,脱硫剂经恒温后,可继续以30℃/小时的速率升至200℃,在床层低温处达到150℃以后,配入过热蒸汽升温(配入蒸汽量不少于4吨/小时),再适当恒温,床层各点的温度趋近以后再开始还原。
③升温注意事项
a、脱硫剂升温的气体空速可控制在200-300h之间(N2+蒸汽>10000Nm/h),若能大一些更好,有利于传热和缩短升温还原时间。配入过热蒸汽,必须排净蒸汽管线冷凝液,必须在该压力下温度高于露点20-30℃才可使用。且必须在脱硫剂床层温度达到150℃以上才能使用,否则会造成冷凝水出现,破坏脱硫剂机械强度,导致粉化。
b、氮气升温要控制N2中的O2<0.5%。
c、升温介质的温度与脱硫剂床层的最高温度之差不得超过
46
3
-1
10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原始开车方案
120℃,介质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500℃。
d、升温期间半小时在各氧化铁槽出口排放一次导淋。 4、 还原
a、中温氧化铁脱硫剂通常在200-250℃就能与CO和H2起还原反应。
还原时,蒸汽+氮气压力控制:0.5MPa;焦炉气配氢阀前控制压力:0.7MPa
还原期间严格要控制N2中的O2<0.5%;焦炉气中O2<0.5%,氧化反应热会造成温度暴涨而无法控制的局面,甚至把脱硫剂和设备烧毁,所以,氧含量必须严格控制。
b、当床层温度达到220℃,氮气中的氧含量低于0.5%,即可逐步配入焦炉气还原。
c、脱硫剂还原反应
3Fe2O3+CO=2 Fe3O4+ CO2 △H298=-50.8KJ/mol 3Fe2O3+H2=2 Fe3O4+ H2O △H298=-9.6KJ/mol
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因此,脱硫剂的还原操作必须十分慎重,配入焦炉气还原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床层的温升情况及时调整蒸汽与焦炉气的比例(≥0.4)来控制升温速度。如发生温度暴涨现象,则应立即减少或完全切断焦炉气,及时通入大量蒸汽降温。
d、脱硫剂在还原气体中温度逐渐上升,还原的最高温度必
47
00
10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原始开车方案
须低于正常操作最高温度(500℃)。
中温氧化铁脱硫剂的最高还原温度一般控制低于500℃。当脱硫剂床层温度达到允许的最高还原温度时,保持数小时,待温度平稳。脱硫剂床层无明显温升即可认为还原完毕,此后,可逐渐增加焦炉气,逐步退出蒸汽、氮气(先退蒸汽、后退氮气),直至全部切换为焦炉气,转入正常生产。加压操作时,应慢慢提升压力。
(还原后期,随着不凝性气体浓度增多,可分析进出口H2+CO含量,以判断是否接近或达到还原终点)
e、此次还原介质为焦炉气,含有大量的湿法不能脱除的有机硫(约300-400mg/m)。因此在还原时所用焦炉气应尽可能把无机硫脱除净(H2S<5mg/m,最好H2S<2mg/m),以降低还原过程中含硫气体对脱硫剂的损害。
f、升温及还原初期可三台串联,视情况可单独进行还原操作,防止热量累积造成后序槽床层温度过高。
8、转化升温还原及投料 a、升温流程: 蒸汽→→
焦炉气→ ↓ 氧气+蒸汽→↓
N2→焦炉气预热器(壳程)→预热炉→转化炉→转化废热锅炉→焦炉气预热器(管程)→焦炉气初预热器(壳程)→锅炉给
48
3
3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